Search
搜索
提交
取消
智慧光
>
>
>
如何学佛、念佛?

常见答疑

如何学佛、念佛?

发布时间:2020-04-01

  佛教跟宗教是完全不同的。什么叫宗教?宗教,是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认为情世界、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创造的,快乐和痛苦都是造物主让我们快乐和痛苦的,一切都是造物主来操作,这是宗教的说法。佛教,完全不相信有造物主,佛教的观点是自作自受,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自作自受的。怎么个自作自受呢?自己做了任何的善业,不管是大还是小,这个善业会导致我们快乐;而我们造的恶业,会导致我们痛苦。善和恶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创造的。自己造的,谁来受呢?不会任何人来受,就是自己受,这就是佛教说的自作自受,并没有一个造物主。我们的佛陀不是一个神。他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原来属于印度,现在属于尼泊尔的一个地方,出生的一个人。他的身份不是普通老百姓,是一个国王的儿子,一位王子,但是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人,不是神。他自己通过实修修炼,在二十九岁时开悟成佛了,创造了佛教。佛教,可以叫佛教,也可以叫真理。完全是有道理、真实的、真相的、科学的道理,这就是佛教。

  我们这一生中,来的时候是稀里糊涂地来,空手而来,身上连一件衣服都没有。走的时候,是想稀里糊涂地走,还是想明白道理地走呢?如果我们不知道真相,不知道佛教,就这么走了,那就是来的时候是稀里糊涂而来,走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而走的,这不是很可惜吗?应该是,虽然来的时候由于往昔的业力稀里糊涂而来,但是走的时候,争取不要稀里糊涂地走,多少知道一点真相而走,这样走的结果肯定是好的。

  比如说,要去金山这个地方,如果完全不知道怎么走,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去,能到达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如果知道金山在什么地方,知道怎么走,多多少少明白之后再走的话,顺利到达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我们学佛也是一样的道理。佛教是什么?佛说的是什么?佛说的是不是真理,是不是真相,有没有道理?多多少少明白的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好,解脱也好,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不然,我们稀里糊涂地来了,什么真相和真理都不知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走的话,解脱和往生、得到快乐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要明白。

  皈依,要知道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什么。稀里糊涂地皈依了,却不知道皈依的对境(对象),这样的话好不好呢?是不好的。我们皈依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三宝。三宝是什么呢?第一,是佛宝;第二,是法宝;第三,是僧宝。佛宝或者说佛宝的代表,是给我们讲真相、告诉我们真理的老师。法宝,真相、真理,就是法宝。三宝里面以法宝为主,法宝就是我们真正该做的,该修的、该走的路。僧宝,就是僧众。假如说我上学,一定要有个老师,然后呢也有很多同学。同学们怎么学,我也怎么学,同学们怎么练,我也怎么练。僧宝(僧众),就是我们修真相、练真理的伙伴和同学,这样来看待。三宝里面,法宝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皈依的对象和对境。

  什么叫皈依? 皈依就是我们心里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我完全依靠三宝,完全把自己交给三宝,下这样的决心叫皈依。

  皈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下了依靠三宝的决心,这就是皈依的开始;然后直到我们彻彻底底地开悟成佛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了,皈依就结束了。比如说去金山,有了想去金山的决心是开始;出发到金山的过程,就是皈依的过程;到达了金山,想去金山的决心也就结束了,因为已经到达了。一样的道理,我们下了依靠三宝的决心的时候,皈依就开始了;从下了决心到成佛之间的过程,就是皈依的过程;彻彻底底地证悟空性了,成佛了,完全跟佛陀一样了,此时皈依就结束了。就如同已经到达了金山一般,已经到金山了,还会有想去金山的念头吗?是不会有的,已经到达了。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去金山的念头的话,这个念头就不正常,已经到达了,怎么还会生起要去的念头呢?一样的道理,皈依在证悟成佛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些也需要知道。大概就是这样,讲多了可能也记不住。

  年轻人应该会用,年纪大的人不知道会不会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叫智慧光,平台上关于皈依的开示,讲得更详细、更广、更清楚一些。有文字的,也有视频的。年纪大了,看文字看不清楚,或者看得很累很模糊,就听一下语音或看一下视频,这样比较方便。

  要知道皈依是怎样的,不然的话,我们只是烧个香、拜个佛,这不是解脱的办法。并不是说烧香拜佛没有功德,但我们要明白烧香拜佛是为了什么。现在很多的传统迷信者对于烧香拜佛是为了什么,还是稀里糊涂的。就像做生意一样,是以交易的方式去做的:佛,我给你烧了香,你一定要保佑我发财、升官、健康等等。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又责怪佛,我拜了你,给你烧了香,你怎么没有保佑我发财等等。这是完全错误的,不是烧香拜佛是错误的,而是这种心念是错误的。怎么个错误呢?佛需不需要烧香,需不需要我们拜呢?是不是我们拜了佛,烧了香,佛就高兴了呢?不拜佛,不烧香,他会不会伤心呢?这些都不会,佛不需要烧香,不需要我们拜。我们拜佛是为了自己而拜,烧香也是为了自己而烧,不是为了佛而烧香的,这个要明白。对佛来说,一根香都不烧,也没有关系。比如说吃饭,不是为了佛而吃饭,吃饭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吃的,完全不吃,吃亏的是自己,自己肚子会饿而已。烧香拜佛也是一样的,完全不拜佛,一炷香都不烧,对佛来说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自己就没有了增长福报的机会。之所以没有福报,是因为没有种下增长福报的因,福报也不会无缘无故增长起来。我们现在就皈依,跟着我念。

  (上师授皈依)

  皈依已经圆满结束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三宝的弟子了。我们是佛教徒,我们要想一想,从小到大的事情回忆一下,不管是快乐过,还是痛苦过,研究研究我们所有的痛苦是怎么来的。痛苦也有痛苦的根源,没有一个根源,不可能无缘无故痛苦起来;快乐也有快乐的根源,没有根源,怎么会无缘无故快乐起来呢?痛苦的根源是什么?自己想一想。不管是大是小,所有的痛苦是不是跟自私自利有关呢?没有自私自利,怎么来的痛苦呢?所有的痛苦都是跟自私有关系的,这样的话,我们减少了自私,会不会痛苦就减少了呢?完全会的。自私减少,痛苦就减少,完全没有自私,痛苦就完全会结束。

  然后,另一个角度再思考一下,快乐是怎么来的?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快乐的源泉,就是利他的心,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快乐,都跟利他的心有关系。利他的心减少了,快乐就减少了,利他的心比较强大、强烈,快乐就比较强大。所以,需不需要增加利他的心?有没有能力做到利他,这是另外一个事情,不要混淆在一起。首先是有没有这个心?如果连这个心都没有,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去做利他的事情。有了利他的心,在心里锻炼训练,跟“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行动”都没有关系。心里有利他的心,反复修炼利他的心,这样的话快乐会增强起来,痛苦会慢慢减少。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来减少自私自利的心,这样痛苦会自然而然减少;要好好修炼利他的心,用各种办法来增强利他的心,这样快乐会自然而然增上起来。要尽量这么做,就更好,更圆满一些。

  我们得到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已经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地想一想:人生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是利他的心多呢,还是自私的心多?做的事情,是利他的多呢,还是自私自利的多呢?要忏悔自私自利的心和所做的一切自私自利的事情;要为利他的心和所做的一切利他的事情欢喜(随喜)。这样的话,会增强快乐和减少痛苦。

  我们得到现在的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人身到临终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到临终的时候怎么办?当临终结束了,中阴身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怎么办?中阴身结束了,下一世就开始了。我们有没有把握在下一世得到什么?不是“想得到人身,就能得到人身”,也不是“想不堕落,就不堕落”,并非如此,而是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业力,来推动中阴身和下一世。所以,自己往昔造的不好的业力,要发自内心地忏悔,这样业力会减少,痛苦会减少;然后,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所做的任何善业生起欢喜心,这样也有增加快乐、减少痛苦的作用。由善的力量,来推动我们的临终和中阴身,以及下一世和生生世世。

  首先,思维人身难得。我们研究一下这个人身是难得,还是不难得?是珍贵,还是不珍贵?研究之后,我们会珍惜这个人身,没有研究过的话,就不会珍惜人身。

  然后,思维人身无常。人身是非常无常的,我们回忆一下过去,得到了人身,就这么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就像是做了一个梦一样。今后还剩下多少时间呢?很难说的。所以人身是无常的。研究一下无常,才会珍惜时间,不会浪费时间。所以,要心里修炼和训练。

  接着,思维因果不虚。种什么因,会得什么果?也需要研究思考。这样的话,我们对往昔造的不好的因,自然而然会后悔、忏悔,这样有减弱痛苦的作用;对往昔造的善业,自然而然会生起欢喜,这样有增强快乐的作用。因果是完全不虚假的,造什么样的业,就会得什么样的果。所以我们一切的一切都要好好地想一想,尽量地不要造恶业,尽量地珍惜和行持善业。这样慢慢会有变化,我们对因果不虚也会产生定解,坚信因果的心慢慢会生起。

  接着,思维轮回过患。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现在回忆一下,过去就像做了一个梦一样,快乐过也好,痛苦过也好,一切都过去了。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知道善和恶的区别,知道轮回的痛苦,轮回离不开痛苦,解脱才得到快乐。知道了轮回的痛苦和过患,这样的话,想远离轮回的心和想得到解脱的心,也会生起来。这就是我们佛教说的出离心。

  刚才说的利他的心、不自私的心,就是佛教讲的慈悲心。我们多多少少都有利他的心,这就是慈悲心。而自私自利的心,则违背了慈悲心。慈悲心,有平等的慈悲心和不平等、有分别的慈悲心,这两种。不平等、有分别的慈悲心,仅仅是慈悲心而已,不是菩提心。而既是利他的心,又没有分别、完全平等,这样的利他心,就是佛教讲的菩提心。我们由于业力的缘故跟习气的推动,一切都是颠倒妄想的:把真相当做假象,假象当做真相,把假的、虚伪的东西,当做实有存在,却不知道真实存在的实相(真相),这就是无明。

  知道了“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虚幻的”,然后心的经验,也能跟得上了,体会到了实相,这个叫证悟。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想要解脱,但无缘无故是解脱不了的,要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证悟空性,才能成佛,才能解脱。所以,大家要珍惜,好吧。

  年纪大了,要说学很多东西,估计也学不会,但什么都不做,也不行。可以每天都抽出时间,念念阿弥陀佛:一是,要静下心来,注意力集中,完全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念;二是,要发自内心虔诚地念诵,要有“依靠依赖阿弥陀佛,我身口意完全托付给阿弥陀佛”的心。这样来念,不管念的数量多少,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心不在焉地念,嘴里念的是阿弥陀佛,但是心里想的是乱七八糟的,没有多大的作用,这样的话呢我们是很散乱的。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阿弥陀佛,或集中在念“阿弥陀佛”的声音上,这样可以对治散乱;在清晰明了的状态中来念,不会昏沉;然后要用“依靠阿弥陀佛,身口意完全托付给阿弥陀佛”的心来念,这就是虔诚的心。这样的话,我们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如果不这样做,不是阿弥陀佛不加持,而是阿弥陀佛加持我们,我们也得不到这个加持。所以就认认真真来念阿弥陀佛。

  这样的话,我们到临终的时候心里有个把握,不会那么害怕。到中阴身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恐惧,没有任何的自由自在。当业力来推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依靠阿弥陀佛、依赖阿弥陀佛的心,依靠阿弥陀佛的心坚定不移的话,阿弥陀佛完全能救得了我们。“南无”是梵文,是依靠、依赖、皈依、顶礼、祈祷的含义;“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名字,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皈依阿弥陀佛,我依靠阿弥陀佛的意思。所以要知道含义,专心致志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然心不在焉来念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