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索
提交
取消
智慧光
>
>
>
加行的开示2|通过五加行修持菩提心

走进佛法

加行的开示2|通过五加行修持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2-01-18

(接上文)
五加行就是皈依、发心、金刚萨埵、供曼扎、上师瑜伽这五个。修这五个加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生起菩提心而修的。
第一,皈依,包括身、语、意的皈依三个。我们磕长头也好,磕短头也好,身体要五体投地,表达恭敬,这是身体的皈依。身皈依可以消除无始劫以来身体所造的一切罪业,得到佛菩萨“身”的加持。
语言上念诵皈依偈颂,这是语的皈依。语皈依可以消除无始劫以来语言所造的一切罪业,得到佛菩萨“语”的加持。
心里观想上师三宝,虔诚地祈祷,这是意的皈依。意皈依可以消除无始劫以来意所造的一切罪业,得到佛菩萨“意”的加持。皈依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生起、增长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
 
第二个是发心,即发菩提心。无始劫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打算,这是自私自利的心。自私心有什么样的过患呢?心越自私,心胸就越狭窄,心胸越狭窄就越容易计较,越计较就越容易烦恼,越烦恼就越容易痛苦——这就是自私心的过患。
谁都不愿意痛苦,谁都不愿意烦恼,想要不痛苦、不烦恼应该怎么办呢?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从根上解决。自私心就是根源之一。跟自私心直接冲突的是利他心,也可以说慈悲心,所以要用利他的慈悲心来对治。
但不是说初学者一上来就去做利益众生的行为,刚开始不需要这么做,而是先要培养利他的发心,也就是在心里训练“我要利益、度化一切众生,一切都是为众生着想,一切都为众生计划”,这就是利他心。刚开始强调的是发心,不要求在行为上做什么。
慢慢地,我们原来自私自利的习气会逐渐减弱,利他的心会逐渐生起。利他心,有让心胸越来越宽广的作用。心胸越宽广,就越不容易计较;越不计较,就越不容易烦恼;越不烦恼,就越不容易痛苦。所以我们先修利他的慈悲心。
在慈悲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菩提心。利他的角度来说,慈悲心和菩提心是相同的,但它们还有不同的地方。区别是什么呢?慈悲心不包含平等心,这时的利他心还有分别,“这是亲人、这是陌生人、这是敌人”,有对亲人的贪心、对陌生人的漠不关心和对敌人嗔恨的心,所以是不平等的;而菩提心是在利他的基础上具足平等心——平等地慈爱一切众生,没有亲、疏、爱、憎的分别。所以具足利他心之后,还需要修无分别的心,当无分别的心生起来时,这就是菩提心了。
一切烦恼都来源于分别心和自私心,所以我们要修菩提心也就是平等的利他心来对治,这就是发心的修持。
 
第三个是忏悔,为什么修忏悔呢?由于自私自利,我们无始劫来到现在,身、口、意造作了很多罪业,如果不消除罪业,总有一天因果会成熟,这时候我们完全无能为力。
从自私的角度来说,如果能提前把罪业减弱、消除,它永远都不会成熟,自己就不会有惩罚。但如果是以这样的发心来修忏悔,罪业非常不容易消除。为什么呢?原来造业是为自己而造,现在消业也是为自己而消,这两个发心都是自私的,所以不容易消除。
如果是以菩提心来忏悔,一切的罪业都很容易消除,还能帮助增长菩提心,这是修忏悔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对伤害过的众生进行弥补,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感到后悔,并在内心里发誓“从此以后,绝不再犯”,这就是忏悔。所以,要以菩提心的摄持来忏悔,结合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或者金刚萨埵心咒来修持。

第四,通过供曼扎来增加福报。由于缺乏福报,不容易生起菩提心,学习关于真理、实相这些和胜义谛相关的佛法时,非常不容易学懂,这跟我们缺乏智慧有直接的关系,也跟福报浅薄有一定的关系。
供曼扎是增加福报最快的一种方法,既能增长世间的福报,也能增长出世间的福报。比如财富、健康这些是世间的福报,“消除无明”、“智慧增长”等是出世间的福报。
但如果我们是以自私心来供曼扎的话,速度会很慢。如果能在心里想着轮回中无量由于无明和愚痴而在轮回中受苦的众生,我要为了他们能够具足福慧资粮而修——以平等的利他心来修的话,福报更容易增强。
 
第五个是上师瑜伽,为什么修上师瑜伽呢?因为我们对佛法还没有产生信心,或者信心还不够坚固、稳定。不是上师三宝没有加持力,三宝的加持一直都在,但我们得不到加持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信心没有生起,二是信心没有坚固。修上师瑜伽能让我们的信心生起并且越来越坚固,这样就能得到加持,完全能坚固这个加持。另一个角度来说,修上师瑜伽也有让我们心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和能所合一的作用。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大乘、密乘修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要获得解脱乃至更高的成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如理如法地按照次第闻思修。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