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分析存在】07:打破实存的概念,就能减轻执着和痛苦
师:你和我存在吗?
弟子F:因缘和合就存在。
师:全部是因缘和合。
弟子F:相互依存的。
师:我们分析一下,父亲和儿子,哪一个先存在呢?
弟子:父亲先存在。
师:按照你的思路来分析,儿子没有出现之前父亲是先存在的——你持这样的概念,对不对?
弟子D:对。
师:这样的话,在没有儿子的时候,他是谁的父亲?
弟子D:上师您也有父亲啊。
师:这不是推理的方法。没有儿子之前这个人不是父亲,如果没有儿子之前就是父亲,那么刚生下的男孩也是父亲了,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儿子先出现呢?
弟子E: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
弟子E:没有父亲哪里来的儿子呢?
师:如果儿子先出现,父亲还没有出现,这个儿子是谁的儿子呢?这样也不可能。这样的话,是不是同时出现呢?
弟子E:不对。
师:怎么不对?
弟子E:同时出现的两个事物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师:对,同时出现的事物之间没有关联,就像牛和马一样没有关系。但儿子和父亲有关系的,依靠父亲才成立儿子,依靠儿子才成立父亲。所以,父亲和儿子不是前后存在,也不是同时存在。
假设我们把一群不会说话的孩子隔离起来,让他们管爸爸叫儿子,管儿子叫爸爸。养成习惯,他们再回到社会上的时候,会和我们现在的概念完全相反。我们概念中的爸爸是他们概念中的儿子,我们概念中的儿子是他们概念中的爸爸。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爸爸、儿子,就是这么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已。
大部分人都认为父亲先存在,儿子后存在,但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父亲和儿子不是前后,不是同时。同样的,“你”和“我”,哪个是前,哪个是后呢?
弟子E:不是前后,也不是同时。
师:对,不是前后、也不是同时,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 、相互依存的。完全没有“我”的概念,就不会有“他”,依靠“他”而成立了“我”,就这样一种关联。完全没有“他”的概念,就不会有“我”的概念;完全没有“我”的概念,也不会有“他”的概念。“我”和“他”完全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概念消失,另一个没办法存在,是这种关联。我们就这样来分析。
尤其难过的时候,我们找一找难过在哪里,是什么引起的,这样分析的话,难过很快就会消失,很有帮助的。我们都不想难过,不想难过的话,就需要分析。按照刚才分析父子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有没有痛苦呢?
弟子B:应该没有,如果有痛苦的话,就会有一个痛苦者,那么就可以分析是痛苦在先,还是痛苦者在先。
师:对。
弟子E:如果痛苦在先的话,连痛苦者都没有,这个痛苦就变成是虚空里飘荡的痛苦了,这是不可能的。
师:对,变成一个四处飘荡、没有人感受的痛苦了。如果是痛苦者先存在,没有痛苦的话,他是痛苦者吗?
弟子E:不是的。
师:对,不是痛苦者,有了痛苦才是痛苦者,痛苦和痛苦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各自独立实存的。我们没有分析的时候,认为痛苦是实有存在的,所以就难受,分析的时候发现痛苦不是实有存在的,所以没必要难过。贪心是不是存在的?
弟子E:一样的,也是分析贪心和贪者。
师:对,贪心和贪者也用这个方法来分析,最后会发现没有贪心不可能成为贪者;有了贪心才能成为贪者。但如果没有贪者也有贪心的话,贪心完全是四处飘荡、无有人感受的一个贪心了。贪心也不存在,嗔恨心也如此,舒服也是如此。
弟子E:这些心所都可以用这个逻辑来分析吗?
师:对,完全可以。西方哲学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蛋和鸡都是心里的概念,不是实有存在的。如果在事物上去找“蛋先存在还是鸡先存在”,永远都会困在里面,找不到答案。
我们分析鸡和蛋的问题,不是蛋先存在、也不是鸡先存在,不是前后、也不是同时的关系。“鸡和蛋”是我们心里给不实存的物质贴的标签而已,其实蛋不是蛋,鸡也不是鸡。
如果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分析桌子、房子、车子等等,我们这么分析有什么帮助呢?无始劫以来串习的实存概念会慢慢松动、破坏,实存的概念破坏了,执着会减轻;执着减轻,烦恼就减轻;烦恼减轻,痛苦就减轻;痛苦减轻快乐就增加。所以需要这样来分析。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快乐也好、痛苦也好,一切都可以这样分析。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