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解析意根、意识、心和如来藏(四)
师:色看得见摸得着吗?色的特性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但色的体性完全看不见摸不着。假如说这个宝瓶,你们能不能看得见这个宝瓶呢?很多人会说“看得见”。但我们看见的是宝瓶的颜色和形状,然后摸一下,摸到的是僵硬或柔软,但这些都是宝瓶的特性,宝瓶的体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宝瓶”是“宝瓶的体性”,是不是?但是我们很多人认为宝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汉语里确实没有这么细节来讲。
有些人不知道体性、特性这些,藏地也是有啊,一个特别特别老实、处处都是为别人着想的这么一个人,叫阿热林巴。他经常去拉萨三大寺,藏地的传统习惯就是分析宝瓶——宝瓶怎么样怎么样,大家就这么分析吧。他去的时候,大家正在分析宝瓶,他听了一会儿就走了,过一会儿又回来了,这时候他就大声说:“大家停一下停一下,安静一下!”大家感觉很奇怪,都停了下来问他,“干什么?”他说:“我去年来的时候你们在争这个宝瓶,今年来的时候你们还在争这个宝瓶,现在不用争了,我把宝瓶给你们买回来了(众人笑),争来争去干什么呢?”
弟子A:他们还会用柱子来讨论。
师:对。大家讨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有一个人去拉旺寺朝拜,拉旺寺的僧人们起来辩论的时候,他误认为这些僧人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然后他赶紧就回来了,觉得不安全了。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一些他家乡的人,他问这些人去哪儿?家乡的人说去朝拜拉旺寺,他说千万不要去,现在那里不安全,我回来的时候拉旺寺已经打起来了,现在已经打得一塌糊涂了,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去,他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有些人没有看过辩论,藏地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有些辩论,细节方面分得太细太细了。
弟子D:不相应行也可以分为体性和特性吗?
师:当然。
弟子B: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分为特性和体性的。
弟子D:无为法不包括吧?
师:什么叫无为法?
弟子D:就是非因缘和合的。
师:这样的话,我们说空性和光明是自性的一体的两个面,可以这么说吧,是不是?
弟子D:对。
师:也可以说因缘和合和非因缘和合的智慧也是自性的一体的两面吧?
弟子D:嗯。
师:这样的话,其中一个面是不是自性的特点?
弟子D:嗯。
师:“嗯”是什么意思?
弟子D:是自性的一个特点。
师:对呀,这样的话,非因缘和合的智慧也可以分特性和体性呀,是不是?
弟子D:嗯,体性和特性是描述事物两个不同的角度。
师:对呀,任何事情都可以这么分。如果体性和特性不分开讲的话,细节方面就没办法讲了,讲来讲去就全部混淆了。
弟子A:体性和特性是相互依存的?
师:对,体性和特性是相互依存的,完全分不开的。假如说苹果的颜色,这个颜色是苹果的特性,是不是?
弟子A:对。
师:为什么是特性呢?因为已经先定义“苹果”了,然后又说“苹果的颜色”。先说的是“苹果”,再说“苹果的颜色”,这样的话“颜色”就是苹果的特性了。如果不说“苹果”,直接说“颜色”,这时候“颜色”就不是特性了,“颜色”是颜色的体性了。
弟子:嗯。
师:红色是体性还是特性?
弟子B:特性。
弟子D:体性。
弟子A:要看什么情况。
师:不要这么随便说。
弟子B:红色是谁的红色,还是红色本身?
弟子D:师直接说的红色。
弟子B:体性。
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如果是直接说红色,红色是体性,然后浅红色、深红色等等这些是特性。红色不是分很多种吗?很多种不同的红色是特性,红色是体性。
弟子B:深浅是特性。
师:对。
弟子A:如果说“衣服的红色”,就是特性。
师:对。你衣服的颜色是红色,这个时候的“红色”变成为特性了。
弟子A:师,体性和特性是相互依存的。
师:对。
弟子A:如来藏有体性。
师:对,如来藏本身就是如来藏的体性。
弟子A:好,如来藏是恒常的。
师:对。如来藏是恒常的,它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永恒不变”不是它的特性吗?
弟子A:是。
师:这样的话,如来藏恒常不变的特性的体性是什么?是如来藏呀。
弟子A:就是体性要依靠这个恒常的特性而存在。
师:对呀,如来藏会不会永恒不变呢?
弟子A:会。
师:对呀,如来藏是不是永恒不变呢?
弟子A:是。
师:好,如来藏是恒常的,是不是?
弟子A:对。
师:但如来藏是永恒不变的,是不是?
弟子A:是。
师:如来藏的永恒不变是不是它的特性?
弟子A:是。
弟子D:但它同时要观待体性才能成立特性。
师:对。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