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解析意根、意识、心和如来藏(一)
弟子A:意识是由意根产生的?比如说看到什么东西时,这个分别是由眼识来做的意根?
师:是吗?我跟你们是怎么说的 ?
弟子B:五个感官接触到一个东西之后,下一刹那心里还有一个印象,这个叫意根。
师:对。假如说我看到这个转经筒,现在不看了,这时我心里还有一个“刚才看到转经筒”的这么一个印象,这叫意根。“看到”是眼根和眼识相结合来看到的,这个时候意根是没办法产生的。当眼根与眼识结合接触到对境后,这时心里会有这么一个印象——刚才看到的这个画面,这就是意根。
弟子A:嗯。
师:你一定要注意,这个意根是很重要的。
弟子A:我刚才说的是不对的。
师:嗯。
弟子A:应该是看到后,下一刹那心里留下的这个印象。
师:对。这个时候到底是眼识,还是意识呢?你看到的时候,是眼根和眼识结合而看到的,但眼识和意识不在一起,它们两个没办法在一起。眼识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心里有一个“刚才看到这个画面的印象”在那里,这就是意根。
弟子D:这个“意根”是指“意识的根”,还是“心的根”?
弟子C:是第六意识的根。
师:第六意识以外还有一个意根吗?第六意识也可以叫心识,心识和第六意识是一回事,但心不叫心识。
弟子D:这个“意”指的不是心,对吧?
师:不是。
弟子B:是眼耳鼻舌身意里的“意”。
师:对呀,我们现在说的是“识”。
弟子D:那意根可不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印象,这个印象是想象出来的吗?
师:不是想象出来的,如果是想象出来的话,就没有一个意根了。在五个感官接触到对境后,接触的时间已经过了,但这时候心里面还会有一个印象在,这就是意根。
弟子A:您刚才说心里留下一个印象,藏语中它是哪个词啊?反正在汉语中没有找到对应的这个词。
(师翻书找)
师:就这里。假如我们的眼根结合眼识看到宝瓶后,会引起心里有个宝瓶的这么一个印象。
弟子C: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呢?
师:是依靠前五识而产生的。
弟子C:五个识?
师:对。如果眼睛完全没有看到的话,颜色和形状是没有办法被分别的,颜色和形状是眼识来看到的,然后眼识马上传递给意识,传递给意识之后,意识来分别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眼睛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眼识执取的是这个东西的特性,执取不了体性,然后意识来分别——它是什么颜色、形状,或者它是什么。当意识来分别的时候,不管是这个东西的特性还是体性,意识都能分得清楚。
弟子C:就是前五识传递给意识,然后由意识来分别它是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师:对。
弟子D:意识也是心里产生的,那这个心是意识的来源吗?
师:不能说意识是心里产生的。
弟子D:是心的一个功能嘛。
师:意就是心,心就是意,说的是一个东西。分别的时候,叫意识;不分别、单纯的时候,叫心。这是一个东西不同作用的角度来讲的。
能所对立、无有分别的这么一个状态,叫心;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分别了,就叫意识,是不是?
弟子C:嗯。
师:意根与意识是不同的,就像床永远都变成不了人,人永远都变成不了床,听懂我的意思了吗?
弟子A:明白,两个不能相互变换。
师:对呀,意根永远都变成不了意识,意识也永远都变成不了意根,这两个完全是不同的类型。我们的眼根相当为芝麻花一般,它有颜色,有形状,是不是?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意根有颜色,有形状吗?
弟子A:有的有。
师:只是相似的有而已,不能说完全有。比如刚才我眼睛看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有颜色和形状,在眼识消失之后,心里会留下这么一个印象,但这个印象只是相似的有形状和颜色而已,是不是?同样的,当我耳朵听到一个声音时,耳朵听到这个声音之后,也会在心里面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叫意根。
但这个印象也是有条件的,比如耳根和耳识结合听到一个声音,然后耳识消失了,消失的下一刹那在心里生起的印象,这就是意根,这一刹那以外的印象不是意根,因为时间间隔长了。假如我去年看到什么,然后我现在心里还有这个印象,这个印象是不是意根呢?不是了。时间久了就不是意根了,不然就会有很多很多的错误,就会有无数的意根了。比如一个人说:“哎,我想起来了,上一世我看到过这个东西,现在我心里还有这么一个印象存在。”这是不是意根呢?不是。马上在心里产生的这么一个印象,这个印象是意根。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