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修加行的目的是什么
弟子C:师父,我想问一下,我现在在学《普贤上师言教》,就是学大圆满前行。同时不是还有五加行在修嘛,我就感觉五加行的功课也蛮紧张的。结合我自己家庭的情况,我其实很想念《地藏经》。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很恐慌,我真的是感觉修了五加行,就没有时间念《地藏经》了;念了《地藏经》,就感觉五加行的功课要落下了,有的时候很矛盾。
师:嗯,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要念《地藏经》,为什么要修加行,问问自己的心,为了什么?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是有个目标,是不是?目的是什么?
弟子C:修加行,我就觉得是非常基础的,要打好那个……
师:什么基础呢?
弟子C:学佛最基础的……
师:学佛的基础要修加行吗?
弟子C:那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学佛吧?
师:不,这些都没有,跟学佛没有关系。
弟子C:那就是我出发点错了。
师:我们要学习佛法叫学佛。但我刚才说闻思修,就多听多看,这是听闻的范畴;思呢,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分析、比较、评判,相关逻辑来推理。推理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就是自己的心里产生确信了为止,要推理。产生确信了,然后再实修。再就是,五加行也是一个实修的方法。你应该是先修四加行,应该修过吧?
弟子C:四加行……
师: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这是观修。
弟子C:哦,现在就是在修那个共同加行。
师:对。共同加行修哪一个?共同加行不是有四个吗?
弟子C:就是那个“皈依”,已经十万那个……
师:这不是共同,这个已经是不共加行了。
弟子C:哦,那不好意思。
师:共同加行我刚才说了,先修的共同加行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叫共同加行。
弟子C:共同加行是这样的,法本上面的那个理论在学,然后实际上观修的话,现在是顶礼。就是每天要最低完成两百个的大头。
师:这个大头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A:磕头为了降服我慢。一种方法。
师:这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
弟子A: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这颗心吗?所有任何的都是降伏其心吗?
师:不。我们磕头不能光磕头。光磕头的话就变成为锻炼身体了。我们磕头是皈依的范围。皈依呢,就是有三种皈依,心里观想皈依境,不是有皈依境吗?
弟子C:对对对,是的。
师:心里观想祈祷,这是意的皈依;然后就是念皈依诵,不是有皈依祈祷文嘛,这是口的皈依;五体投地,就是身体的皈依。这三个结合的话,我们心相续中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会越来越强烈,同时会越来越稳定,这是主要的目的。
次要的目的呢,我心里原来是以自我为主,有傲慢心,磕头的话,这个傲慢心会慢慢降下来,这是次要的。为什么这个傲慢会降下来呢?我给对方磕头,我是恭敬对方呀,恭敬对方的时候,我自己的傲慢心自然会降下来。假如说,我给一个人磕头,磕着磕着,恭敬对方的同时,自己的傲慢心就降下来了。但是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心相续中要生起依赖、依靠三宝的决心,要强烈、要稳定,这就是主要目的。
强烈到什么样的程度、稳定到什么样的程度?有些公案里讲:某个佛教徒,外道团体把他带走,然后威胁他,你必须放弃佛教,然后学外道,这样我就不杀你。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们就杀你。他说:“我为了保护这个生命,我口头上可以答应,但让我发自内心里放弃三宝,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管你们是杀我,还是不杀我,我完全不可能放弃!”他依赖、依靠三宝的决心稳定到这个程度,强烈到这个程度,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我们也需要这么练。这样的话,刚才心里问的,皈依已经融入到心了,没有办法离开了。就像这个杯子里有水,那个杯子里有水,这个杯子的水已经倒进去了,再分不开了。一样的道理,主要目的是这个。
如果是你,你念《地藏经》,你就依靠地藏菩萨、依赖地藏菩萨,你认为地藏菩萨会保佑我,地藏菩萨会加持我,你应该是这个目的而念吧?这个也是一种皈依。修这个皈依,跟念这个《地藏经》没有矛盾。问题是你心里依靠、依赖的心能不能强烈起来、能不能稳定起来,有没有这个作用?你心不在焉地磕了多少,磕了一百万,没有用的,有可能就是锻炼身体。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