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逻辑辨析和心性直指(五)
弟子A:我们说对自己有信心,是从有佛性的角度来看的吗?
师:如果我们没有佛性,完全成不了佛。金刚乘不说有没有佛性,有没有佛性不是金刚乘的特色。金刚乘也承认有佛性,显宗大乘也承认有佛性,但金刚乘直接说你就是佛,“你有佛性”和“你是佛”这两个不一样吧?
弟子A:不一样。
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佛外无心,心外无佛。金刚乘说你身体也是佛,佛就是你的身体,佛以外没有身体,身体以外没有佛。这个身体不是指肉体,是身体。
弟子A:就是您昨天讲的那个身体?
师:对,见地再高一点,这个墙也是佛。
弟子B:墙怎么是佛呢?
师:墙不能成佛,但墙是佛的意思要这样理解——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墙也是自性的显现,显现怎么会不是自性呢?我们现在从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说,说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但到最后的时候说一切都是自性,自性是一切,这样说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现在的心非常复杂,非常肮脏,这个好、这个不好,我爱他、我恨他、我嫉妒他、我怀疑他、我很傲慢,这都是自己的心造成的,怎么会是对方造成的呢?但我们误认为是对方造成的,是对方不好,我是很了不起的。
弟子D:无分别的状态是自然而然的吗?
师:对,如果还有“这个是自性”的作意,这就不是正常的,要一点作意都没有,有作意的就不是自性了。假如我说这个是苹果,你完全相信这就是苹果,这个相信就是完全、彻底相信。如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苹果,但师父说的要相信,所以我相信这是苹果,这样的话就不对了,这样就夹杂了很多分别。
弟子A:所以虔诚心就是指没有后面的分别,师父说是苹果就是苹果。
师:对,这就是苹果,不管谁说什么我都不会动摇,我们能不能做到呢?很难做到。我们现在说我不怕死,这个话很容易说出来,但到关键的时候,你还能这样吗?比如你去医院检查,发现你得了很严重的病,这时候你有可能快吓死了,关键的时候谁都怕死。
弟子A:这个怕重要吗?我们能面对就可以了。
师:对,如果我不怕,就能坦然的面对,这样的话没有太大的痛苦。如果我怕又解决不了,这样的话像下地狱一般的痛苦,心里很纠结——我没办法,我又不想死,心里很多捏造的东西就出来了。
弟子C:师父,您之前让我去检查血常规嘛,我当时想师父为什么要让我去检查血常规呢?我是不是有什么病呀。那天我去拿检查报告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心想我要是得了什么绝症怎么办,还好检查出来后没有什么。
师:对呀,这样你心里就踏实了,不然你说这里长了什么东西,那里又长了什么东西,每天都这样怀疑,多难受啊。我让你去检查血常规,你身体有什么病就知道了,这样你心里不是就安心了吗?要不然这个人说让你吃这个,那个人说让你吃那个,这样的话,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如果是检查了,结果没什么事,这样你就彻底安心了。
弟子D:经过禅修后,有时候在生活当中对亲人、仇人的爱恨分别自然而然会减轻,是吧?并没有刻意去减轻这些,但这些自然就会减少。
师:假如你还没有彻底证悟,但接近证悟的时候,别人看起来你有点冷漠,因为这时爱也减轻了,恨同时也减轻了。但这个时候其实不是冷漠,就是这样、那样的激动没有呀。
弟子D:然后过了这个阶段又会回到以前?
师:如果完全彻底证悟了,一切都了悟了,别人有什么心愿,我就满足他,我心里清楚地知道呀。但是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的时候还不行,比如老虎从三四层跳过去没问题,但是一只猫跳过去会摔死的。
弟子D:别人觉得你冷漠的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吗?
师:对。
弟子C:就是情绪的起伏不会那么大了?
师:对呀,如果情绪波动很大的话,说明连证悟的边都还没有接近;如果情绪不容易波动了,说明有点接近证悟的边了。你的贪嗔痴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者贪嗔痴还是那么强烈,但你的执着减轻了,这也说明接近证悟的边了。你有贪心、嗔恨心,但如果它是单独的、没有加上执着的话,起不到束缚作用。执着就是觉得没有这个完全不行,迷恋在这上面完全出不来,怎么都拔不出来。我们沉迷在轮回的原因就是这个执着,最怕的也是这个执着,不是贪嗔痴慢疑让我们轮回,让我们轮回的就是这个执着。执着是佛教的专用词,就是迷恋得不行了,拔不出来,这个叫执着。
弟子C:大德宗萨在《正见》里有一个比喻,说贪嗔痴相当于一条绳子,执着就是自己把绳子拿起来把自己捆住。
师:对,完全是这样。
弟子C:如果没有执着,贪嗔痴就像一条绳子放在那儿,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
师:对。你现在看了多少了?
弟子C:第九遍了。
师:你十遍看完了我要考试,如果没有考过的话,还要继续看。
弟子C:好,所以我看得很认真。
师:好,一定要认真看,认真看的话你的稳定度完全不一样,对佛教的认识度也完全不一样。你做什么事情,起心动念是为了什么,这些都会有方向了。
弟子C:对,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
师笑:有没有感觉不是你说了算,是我说了算。
弟子C:等我看完了再给师父汇报。
师:那很好。
弟子A:师父,如果情绪生起来的程度跟以前是一样的,但是情绪的时间减短了。
师:对,假如我跟一个人生气了,骂了他一顿,但是发完脾气立马就不生气了。
弟子A:比如以前生气一天,现在可能就是半天。
师:比如你以前半个月在纠结的状态中出不来,现在这个状态还是会发生,但有可能一个星期就过去了,这就是进步。
弟子A:这里出现一个问题,比如以前我想一个事情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这个点上一直想下去,其他的都不想,但现在怎么感觉比以前更散乱了呢?
师:这个应该是思维多了,无思维修(安住)少的原因。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