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什么叫根本上师?
弟子:请问上师,什么叫根本上师?
师: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满足给予传承、讲解经续论和窍诀、灌顶(藏语里叫陇、彻、旺)三个条件的才能称为根本上师,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行。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给我们直指心性,也就是引导我们认识自性的上师叫根本上师。我们的自性也叫“内”上师,它是真实的、究竟的上师,但是仅凭我们自身的努力完全没有办法领悟,必须依靠一个具足法相的外上师的引导。经教称之为师父,密续称之为上师,但含义是一样的,就是引导者。八万四千个法门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认识自性。
弟子:什么叫传法呢?
师:传法较广泛,包括讲解道理、传授窍诀、灌顶以及经、咒、名号的传承等都属于传法。汉语的词比较笼统,藏语里分得特别细,完全是不同的、分开的。前面说的讲解经续论和窍诀叫“彻”,它包括经教和密续所有的法,可以分为深、浅、广、细不同层次的传讲;给予传承叫“陇”,包括咒语、经文、仪轨、名号等。灌顶就是授权的意思,授权什么呢?——可以看、可以修的授权。假如说,一个上师传授了灌顶,他是不会去念“陇”、也不会讲“彻”的,因为上师除了灌顶以外,前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上师会指定一个念诵速度很快的僧人来念“陇”,指定某个堪布来讲解“彻”。
传“陇”的要求比较低,只要得过传承,就可以再传给别人。过去,大藏经的传承在藏地几乎要断了,当时除了一个老太太以外,没有人有传承。于是,大家就向她求“陇”。但是她不认识字,怎么办呢?只能别人看着经文念一句,她跟着念一句,就这样得到了传承。大藏经有一百本,这样念完最起码要七八年。过去的高僧大德为了一个“陇”,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得到,我们能做到这样吗?
对于传灌顶的人来说,要求比较高,必须有相应的生起次第的成就,否则完全不能给别人灌顶,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圆满次第的成就当然更好。传授窍诀的人要求更高,如果没有丰富的圆满次第的经验,完全不能去引导别人,否则很有可能会引导错。
藏语“名厄”,是窍诀的意思,它是“彻”的其中一种。窍诀不是讲解理论,而是关于实修的非常直接、精要的方法。讲理论的时候要学很多很多,讲窍诀时,是用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告诉你怎么认识心性,怎么解脱,这样的就是窍诀。窍诀包括共同和不共的窍诀。共同窍诀是可以是一对多或一对一;不共窍诀是只能一对一单独讲的,可以用语言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方式,弟子也不需要问为什么,就这么做、这么修就行了。当上师给弟子们传授了共同的窍诀,告诉弟子们怎么修之后,弟子们就去闭关实修。我们规定是每隔七天必须要出来向上师汇报实修的情况,这时,不能一起见上师,要一个一个去见。弟子要详详细细地向上师汇报,上师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弟子,如果弟子没有产生任何的觉受,上师一般不会轻易往下讲,更不会讲不共的窍诀,只有当弟子产生了相应的觉受见解时,上师才会根据弟子的情况单独传授不共的窍诀。在藏地,窍诀只能由上师来讲,其它的可以由上师认定的堪布或普通僧人来传讲。
大圆满传统的引导方式来说,弟子去见上师时,什么都不用说,就在旁边打一坐,上师也不问,就用自己的证量作观察。这样的也有。虽然能完全超越概念的上师是有的,但毕竟是极少数,如果上师没有那么高的成就,这种方式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有些上师就慢慢开始改变,不太用这样的方式了。这样到现在,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就基本上没有人用了。
比如,原来有个耶托夏扎仁波切,他是宁玛派非常出名的一位上师。耶托是地名,夏扎是舍世者的意思。有一次,一个弟子来到他这里打坐,弟子想问“我修到了什么样的见解、修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了”,但是他没有说清楚,他说“上师我到哪了?”上师说“你是不是疯了?你不是到我这里了吗?”这位仁波切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改变上面说的那种直接用证量观察弟子修行见解的传统。
弟子:那传法和口传有什么不同呢?
师:传法包括口传。但藏语里没有口传这个词,藏语里的“陇”指的是经、续、名号、咒语和仪轨等的传承,有些也翻译成为口传,只是翻译不同而已。
弟子:那灌顶呢?
师:四级以下的灌顶,称为结缘灌顶,不需要守持什么戒律,就是以很简单的方式来结缘、加持。四级以上的灌顶称为圆满灌顶,需要守持相应的戒律。四级、六级、七级、甚至几十级的灌顶都有。灌顶的含义、分类比较复杂,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有机会我再详细解释。
弟子:谢谢上师!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