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没验相,如何观察自己修得好不好?
弟子:顶礼上师,弟子修行感觉没什么验相,那怎么观察自己修行好不好呢?
上师:我觉得我们人人都是要追求这个验相,这个不好。也不是说完全不追求这个验相,但不要过度地追求,最主要是当下要做好。宗萨仁波切说,因上要精进努力,做好因,果上就随缘,这是很好的。你因不怎么重视,就特别追求这个果的话,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样不好。
观察自己修得好不好,最标准来说,看你的这个“贪嗔痴慢疑”五毒烦恼会不会减弱?我们不用说消除,消除离我们很远,就看能不能减弱?有可能一天比一天减弱,这就是好的修行人;有可能一个月比一个月减弱,这就是中等的修行人;有可能是一年比一年减弱,这就是下等的修行人,这是最标准的。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的无明,一天比一天减弱,这就是上等的修行人;你的无明一个月比一个月减弱,这就是中等的修行人;你的无明强度一年比一年减弱,这是下等的修行人。或者说你的智慧,一天比一天有增长,这是好的、上等的修行人;一个月比一个月有智慧,这就是中等的修行人;一年比一年增长智慧,这是下等的修行人。这些是很标准的。追求“看到什么了、梦到什么了”是不对的,梦到了不一定是真实的,看到了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弟子:对,我觉得我的智慧好像是以五年五年的时间增长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一年一年的增长吗?
上师笑:应该是这个智慧坐飞机更快。
弟子:有没有什么飞机可以帮助我的?
上师:开玩笑的,不过方法真的有——我们要精进闻思,能不能每一天都做到两个小时闻思?完全不工作这是不可能的,能不能有两个小时闻思的机会?如果有两个小时机会的话呢,我一个小时在阅读,也可以说听闻;然后四十五分钟在思维我刚才阅读的,或者是听闻的,我就通过思维来分析、比较、评判、相关逻辑来推理,这就是思;最后思维到极点的状态中安住十五分钟,这就是实修。如果做到的话呢,肯定会很快的。
如果真的很珍惜的话,完全可以做得到。有一个人他也需要上班,有可能上班很轻松,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他也需要上班,但是他每一天打坐是三个半小时,一天没有时间了,第二天必须要补,就是他自己给自己要求的,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这样呢?两个小时左右打坐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有些人也是自己的福报吧,两个小时左右,两个小时多一点,每天都要打坐,不是闻思和念诵,就是光打坐是两个小时。除了这以外,有些人不用上班,每一个月就还是有收入,这样的人也有,也不错。但有些人完全不用上班,又有收入,这样的话还是浑浑噩噩的几年就过去了,有可能几十年就过去了,最后什么都没做,这样的人我们亲眼目睹的也有啊,是不是?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做到自己给自己一个要求,这是最好的。佛陀说,成佛的方法我可以教你,成不成佛还是得靠自己。如想不用靠自己,想佛陀直接就让你成佛,这个是完全没办法的!不用说我们没办法,连佛陀都没办法。佛陀是经验最丰富的,他又知道我们的根器是什么,适合我们根器的法就会直接跟我们说,所以就更快——佛陀时代的人,今天变成阿罗汉的,有好多好多。但我没有这样的能力,需要对众生的行为、众生的表现、众生的理解能力,就各种办法来观察,然后该深的就深,该浅的就要浅,这样的话还是很好。如果我不观察,讲的全部是浅的,这样的话需要深入的人就没办法深入;如果全部是讲高深密法,对不适合根器的人还是起不到作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提要求。
我刚才说的打坐三个半小时的弟子,他有闻思还有念诵,这些功课是不算的,他光打坐三个半小时,我们真的不用去嫉妒他,问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样的?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精神?“人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比谁差”,我们是会有这样的傲慢心,但是我们到底差不差呢?我本人都做不到这样的,这就是人的差别。
弟子:上师,我有问题,我以前就是时间比较自由,工作比较自由,收入也比较稳定,然后在家里吃斋念佛的机会也比较多。后来结婚以后就照顾家庭,诵经念佛打坐的时间少了,我是不是就退步了呀?
上师:也确实是一种退步,但不是你退步了,是环境让你退步了。原来是照顾你自己就可以了,现在不是,现在各方面来讲不是光考虑自己,还是需要考虑别人,也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原来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需要考虑别人,考虑自己就可以了,现在要考虑别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个烦恼,但是这个烦恼是自找的。
我们认为父母为了孩子怎么怎么样,真的分析的时候,结婚是为了别人而结婚的吗?也是为了自己而结婚的,自己想结婚,所以是为了自己而结婚的。生孩子是为了别人而生的吗?也不是,是为了自己而生的。“哎呀,我以后老了,没人照顾我”,就生一个孩子,是为了自己而生的。养孩子,我要养好,我疼他的话他反过来会疼我,还是为了自己。没有教育好的话他没有能力养我,我教育好的话他有能力养我,这不全是为了自己的吗?
弟子:上师,这个事儿只能想,我跟我父亲这样说过,他把我骂出去了。
上师:对,他接受不了,他说我完全是为了你而生的。
弟子:对,他说我这样说不孝,然后把我骂出去了。
上师:分析的话就是分析,但是这么说我觉得确实不应该说。我们真的就这么分析的话,是不是这样?都是为自己而活的,为自己而做的。然后自己给自己要求越来越高,我穿什么衣服不行,必须要穿一个什么名牌的,我开一般的车开不了,我必须要开名车。普通的房子我不能住,一定要环境好,要大,或者要别墅啊等等。刚搬进去了感觉这个别墅挺好的,过一段时间又想要独栋的,又觉得这个别墅不行了。原来刚搬过来的时候很快乐的,然后就想住更好的别墅,感觉住原来的别墅里是很痛苦的。
弟子:那是不是烦恼就由此而生起呢?太多欲望了。
上师:对呀,烦恼全部都是贪得无厌而生的。佛陀也没有说完全不要产生,但佛陀说少欲知足,少欲望,要知足。我们完全不产生欲望是做不到的,有多少都觉得就足够了,够吃够穿就可以了。穿的不是什么名牌的,但是我还是能温暖;开的车不是名车,但还能一样开;我住的也不是别墅,但还是能住能睡,就足够了。这样的话烦恼就会减少很多了。烦恼减少了痛苦就减少了,谁都不想痛苦,但是痛苦的因全部都种下了,又怎么会不痛苦呢?
弟子:但是在世俗人的眼中是不是就一种不思上进呢?
上师:不,主要是我要做好当下,天天乱想,哎呀,我这样那样的,不做当下就这么乱想,有可能得抑郁症。我做好当下,精进工作,努力工作,当然我也要规划一下,但不是老在胡思乱想。
弟子:师父,刚刚您说前面是思维,然后有十五分钟安住,那这十五分钟是怎么做呢?
上师:就是你分析了,分析不下去了,完全到极点了,在这个状态中安住,这是一个状态,是不是?然后第二天有可能思维能力就进步了,有可能比昨天还能分析下去,又分析到极点的时候,再在这个状态中安住。
弟子:是安住在那种定解吗?
上师:你思维到极点了,完全思维不下去了,这是一个状态,是不是?在这个状态中安住,就是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状态中,这叫安住。
弟子:就是保持住这个状态。
上师:对,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状态中,不散乱,保持下去,你保持十五分钟。有可能你明天就能保持二十五分钟了,今天十五分钟很痛苦,完全保持不下去了,明天有可能完全轻松地保持,这就是进步了。
弟子:比如说思维这个人身实在是太难得太难得了,就在这个状态下安住。
上师:也可以。人身是很难得的,但是人身为什么难得?人身是不是珍贵的?为什么珍贵呢?珍贵的原因是什么?人身是难得还是很容易得到的,这些都是要分析。刚才她问的就是人身越来越不难得了,连母胎都不用了,人身是越来越容易了,但不是这个。佛经上说的人身难得是暇满的人身,人有没有把握下世圆满,这里面缺少了什么?圆满了什么?要分析,这样的话就不一样了。
弟子:上师我接着她的问题,就是有时候在这种状态中安住的时候,我是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可能一两分钟那个心就会动,一动了我就会自然的抓住它在某个点......
上师打断:这个心在哪里动?
弟子:心也不知道在哪里动,反正......
上师打断:你知道了心在动,不知道在哪里动?
弟子:前两分钟很清楚的是在那种状态里面,但是过了两分钟之后就开始有各种......
上师打断:对呀,我在《觉知当下》里是怎么说的呢?如果一分钟的时间,你的心完全是专注不了,你就思维,又思维到极点的时候又安住。或者思维不了,但是你在状态中安住,然后打断一下,断了重新安住,又能安住一分钟,一分钟后又把它断了,又重新安住。刚刚开始你坐十分钟,十分钟打断一百次,慢慢慢慢就不用了,它就有点自然地,这个时候打断的次数慢慢慢慢就减少了,原来是一百次,现在是八十次,再过一段时间是六十次,再过一段时间是四十次,再过一段时间就二十次,最后,十分钟你轻轻松松地能坐过来。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