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索
提交
取消
智慧光
>
>
>
一种恢复清净的殊胜窍诀——“清净法”

走进佛法

一种恢复清净的殊胜窍诀——“清净法”

发布时间:2020-12-31

一定一定要注重这个心,不管是在上班还是在做家务,心里要想:这是为众生而做的。实际上是或不是,没有多大的关系。心里这么想,还是有锻炼心的作用。不锻炼心的话,总是埋怨这个,埋怨那个,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心永远都没有办法平衡,天天在痛苦。

真正有没有痛苦呢?我们刚刚不是找了吗,它不是没有吗?痛苦和痛苦的人,痛苦不是先出现的,痛苦的人也不是先出现的,痛苦和痛苦的人也不是同时存在的;快乐和快乐的人,快乐不是先出现的,快乐的人也不是先出现的,快乐和快乐的人也不是同时出现的;贪心和贪心的人,贪心不是先出现的,贪心的人也不是先出现的,贪心和贪心的人也不是同时出现的;嗔恨和嗔恨的人,嗔恨不是先出现的,嗔恨的人也不是先出现的,嗔恨和嗔恨的心也不是同时出现的。这些都是我们误认为它们是如此出现的,这么实在的,这么实有的,这么真实的。

我们原来就像一张白纸,后来各种各样的概念,在上面画画一样,画得乱七八糟,画得太多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太复杂了。现在呢,我们就需要慢慢向单纯的方向发展。要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容易,也是需要很大的付出呀。

比如一个原来不抽烟的人,他不可能第一次抽烟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烟太好抽了,“这个烟完全好,完全离不开它”,这种心是没有的,是不是?但是,不管是好奇还是什么别的因素,抽着抽着,烟抽了十多年后,就完全养成习惯了,完全离不开烟了,烟就变成他的依靠了。他痛苦也是抽这个烟,快乐也是抽这个烟,没有烟的话,就活不下去。此时,要完全恢复到原来没有抽烟的状态,需要很大的付出。

 

我们也是这样,原来是跟白纸一样干净、清净,但是现在被污染了,需要用各种办法来恢复。我们刚才不是说了吗,用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办法。

我们心里有各种不清净,比如认为这个地方不舒服、这个人不好、那个习惯不好等等,我们心里有很多很多埋怨,是不是?但不管住的是什么地方,豪华也好,不豪华也好,这都没有关系,你心里想,这就是极乐世界。这个地方的环境是什么样不重要,关键是你心里这么想,这就是极乐世界;你接触的人,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漂亮还是不漂亮,你就想他就是阿弥陀佛,或者是观音菩萨,或者阿弥陀佛的眷属;接触的所有东西,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的眷属;住的房子,就是阿弥陀佛的宫殿,就是阿弥陀佛的坛城。心里就如上这么想。这是一种非常容易恢复(清净)的方法,这叫“清净法”。本来没有什么不清净的,是我们认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变成不清净了。现在通过“清净法”这样想后,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所接触的所有的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的眷属;所接触的善知识、我的上师,就是阿弥陀佛;住的地方,就是阿弥陀佛的坛城,阿弥陀佛的宫殿。就这么想。这是恢复原来状态的一种非常殊胜的窍诀和方法。

恨一个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伤害,但是自己心里老是恨一个人,就老是不舒服,老是不放松,不放开,老是很难受。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难受,还在一直心里不平衡。如果心里平衡,想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不平衡了呀。比如我给他们做事,我就想他们是阿弥陀佛的眷属,我帮他们做事是应该的。我的上师就是阿弥陀佛,上师安排这么做,我就想:我在给阿弥陀佛做事,这是应该的。这样想,心里就没有埋怨了。不然的话,总是认为这是公平的,那是不公平的,心里平衡不了,就变成痛苦了,是不是这样?所以,要恢复原来(清净)的状态,唯一的窍诀就是这个,心里平衡放松的唯一方法也是这个。

环境好不好,住宅豪不豪华,朋友好坏等,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心里怎么想。如果见到敌人,完全把他当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的眷属,心里就没有那么恨了,心里就放松了,不会那么排斥他。不排斥他的话,就不会产生“不欲临苦”了。 然后面对爱的人,“这是我爱的人,我一定要得到他/她”,不要这么想,这么想又得不到的话,就变成“求不得苦”了。不管是面对敌人还是爱人,我就想,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的眷属,他/她是来度化我的。不管是他/她做的事情是好还是不好,这就是他/她度化我的方式。这么想的话,就没有埋怨了,没有追求,又没有排斥,心平衡了,不是就很舒服了吗?是不是这样?

弟子:上师,我有个疑问,如果一个员工在公司违规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按照您刚才的方法,我原谅了他,不处罚他。但从公司的角度,如果不处罚他,怎样平衡其他员工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呢?

上师:公司的事情用公司的规则来做。

弟子:就是该处罚的,还是要处罚?

上师:该处罚的处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然的话你的公司管理不了。但是呢,如果把他开除了,你心里还是恨他,那心里还是不平衡,不舒服啊。你就想,他就是阿弥陀佛的眷属,他是来度化我的,这是他度化我的方式,这么想,你心里就不会恨他了,心就平衡了。这样慢慢养成习惯了,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敌人了。假如说,我有一个敌人,我一定要把他杀死,也成功把他杀死了。原来只有一个敌人,我杀死他后,这时就不止一个敌人了呀——他有他的眷属、父母、兄弟姐妹、家人,原来只有一个敌人,后来就成了有一大堆的敌人,何必呢?

弟子:我处罚了他,他心里肯定还是会不高兴啊。

上师:他高不高兴是他的事情,你何必追求这个呢?

弟子:他会给其他员工造成不好的的影响,我不知道怎样去平衡这个事情?

上师: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纠正心的方法,这两个不要混淆在一起。一个是形式上的,公司不是形式上的东西吗?形式上的东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心里的东西,就心里怎么做,像刚才说的那样想。

弟子:那就不管他吗?

上师:不是不管他,公司的事情,形式上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处理。然后处罚完了,不要心里老是恨他。

现在很多人把佛法变成形式主义了。佛法,做得好还是不好,本来是以这个心做得好还是不好来判断的。比如心态有没有纠正,心里是怎么想的,目的是什么,发心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但现在很多人不会观察和追求心里,而是追求形式。比如参加法会,有的人认为这个法会太好了,好在哪里呢?——很隆重。隆重不就是一种形式吗?实际上法会好不好,跟隆不隆重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个法会(的法义)能不能融入自己的心,这个很重要。参加一场法会,你是为了什么而参加,纠正一下这个心,这个是很重要的。

弟子:我现在学了佛之后,这些事情我肯定是不想做,不想给处罚,但是不处罚也不行。

上师:假如说一个员工做得不对了,你心里不要怨恨他,不要着急,不要紧张。你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去跟他沟通一下,“我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怎么来改善,你能不能改变”。关注一下你的心,如果你是心平气和来沟通的话,他能感觉得到,你的语气,你的表情,你的沟通方式,都能感觉到。他有可能会知道错了,完全改变来做事,这样更好。

如果是沟通了,他还是不改善,那就必须要处理。比如一只青蛙有病,要先治好它的病。如果不治好它的病,它到了青蛙群里之后,全部的青蛙都会感染了,这个时候就不好处理了。你先跟他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不了,你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说佛教徒什么都不能做。佛陀的时代,佛陀的弟子当中也有将军,佛陀没有说,你将军的事情就不用干了。将军肯定避免不了杀生的,是不是?但是佛陀没有说,你要放弃将军的事业。佛陀的弟子当中也有做生意的,佛陀没有说,你这个生意就不要做了。佛陀的弟子当中也有国王,佛陀没有说,你这个国王的事业要放下。但是,不管是国王还是将军,无论做什么,如果选择出家了,就必须要放下。两边都要的话,这个拿也拿不起来,那个放也放不下,是行不通的。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