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父亲和儿子谁先存在?
弟子:您之前问“是父亲先存在的,还是儿子先存在的”。我们说“父亲先存在的”不对,说“儿子先存在的”也不对,说“同时存在的”又不对,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师:如果说父亲先存在,没有儿子的时候,他是谁的父亲呢?如果说儿子先存在,没有父亲的时候,他又是谁的儿子呢?如果说他们两个同时存在的话,父亲和儿子之间就像马和牛一样,没有任何关系了,但他们之间是父子关系啊。
弟子:这个道理我明白,“父”和“子”指的是概念,有“子”的概念同时就有了“父”的概念,这两个是同时出现的。
师:不,如果同时出现的话,他们两个之间应该没有任何关系。
弟子:这里就理解不了了。
师:“父和子到底谁先存在的”,这个跟我们的修行没什么关系,这是锻炼逻辑的一个方法。我们说“我痛苦”,会这么说吧?这样的话,我是“痛苦者”,还有一个“痛苦”,那是“痛苦者”在先,还是“痛苦”在先呢?
弟子:应该是同时的吧。
师:如果同时的话,“痛苦者”和“痛苦”就没关系了。什么叫“同时”呢?就像牛和马一样,完全没有关联,同时的话没办法有关联。但“痛苦”和“痛苦者”有没有关联呢?是有关联的,是“痛苦”来折磨“痛苦者”,是折磨和被折磨的关系。
弟子:为什么同时是没有关联的呢?我觉得有关联也可以同时呀。
师:你拿出一个同时存在又有关联的例子来。
弟子:我觉得“痛苦”和“痛苦者”就是同时的,又是有关联的。
师:这是不可能的。
弟子:我就转不过来这个弯。
师:为什么转不过弯来呢?我们认为父子完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这是我们的概念。一切的一切都是刹那刹那变化的,只不过这个时间太短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比如说我早上点燃一支蜡烛,下午回来的时候蜡烛还在燃烧,我们认为这就是我早上点的那支蜡烛,会这么说吧?实际上,早上点的蜡烛早就过去了,蜡烛刹那刹那在变化,无数的变化已经过去了,怎么会还是早上的那支蜡烛呢?
弟子:这个概念我们比较容易接受,读书的时候也学过哲学,也说物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跳入同一条河里”,运动和静止是一体两面的,等等。
师:因明的逻辑也是一种哲学,但因明逻辑跟东西方的哲学有点不同,东西方的哲学没办法像因明说的那么深入、那么细微。比如,关于“鸡先存在的还是鸡蛋先存在的”,有人认为蛋先存在的,理由是没有鸡之前就有蛋,有很多很多的蛋。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鸡之前鸡蛋也不可能有,没有蛋之前这个鸡也不可能有。真相的角度来说,这实际完全是空性,完全没有,这是我们的一个概念,鸡是一个概念,蛋也是一个概念,本来就没有。现相的角度来说,许多的因、许多的缘结合,这样的话有一个因和果。
弟子:这种说法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但“父子不能谁先有、谁后有,也不能同时有”,这个推理过程我就是转不过来。
师:你就想一想,尤其是在打坐静下来的时候,你思维一下:“‘父亲’、‘儿子’这两个是不是概念?到底是父亲先存在的,还是儿子先存在的,还是他们两个同时存在的?”这样静下来思维的时候,就会知道“父亲”和“儿子”这两个完全是概念,这两个没有办法前后,没有办法同时。“没有办法同时”——这里的“同时”指的是“刹那间的‘同时’”,不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很粗糙层面上说的‘同时’”,如果是以我们这种“非常粗糙层面上的‘同时’”来说,父子当然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因明说的是“刹那刹那的‘同时’”,以这个角度来说,父子完全没办法同时存在——因准备消失和果准备示现,果示现因已经消失,需要这样的一个条件。我们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刹那”。
这样分析问题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我们这样分析的时候,“痛苦和痛苦者”“快乐和快乐者”“贪者和贪心”“嗔恨和嗔恨者”“嫉妒和嫉妒者”“傲慢和傲慢者”这些完全没办法存在,都是我们的概念而已。
比如广州这么大的城市应该有几千万人吧,但这是没有通过分析的说法。真正通过分析的时候,“我”也没有、“他”也没有、“你”也没有,广州一个人也找不到——完全单一独立、实有存在的人,一个也找不到,甚至连广州也找不到。广州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我们真正分析的时候,完全单一独立、实有存在的高楼大厦一座也找不到,全部都是因和缘和合的东西,然后在上面贴个标签,这些概念就产生了。
弟子:我比较容易接受这些都是概念,但通过中观推论的过程,很多地方就想不明白,理解不了。
师:对,这个是很正常的,我们还没有这个习惯。学因明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自己学因明的时候,半年几乎没有睡过觉。大家都睡觉了,我就盘腿坐着思维,困了就站起来思维,站着还不行就到院子里一边走一边想。实在困得不行了就这么坐着睡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睡得特别舒服,醒了以后又开始这样练。
那时候也年轻,精神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吃的东西完全连颜色都不变就拉出来了。然后我有个管家,他偷偷地去我上师那里告状了。上师闭关不可能来这里,有个下午上师就来了,我看见上师来了赶紧问上师什么事。上师说没什么事,但是你今天晚上开始要好好睡觉。然后我说好的,上师这么说了,当天晚上我就准时睡觉了,第二天就正常了。
因明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学的,非常非常难,太细了太细了,把一个东西分得太细太细的时候是非常累的。学中观的时候觉得太容易了,因明学扎实的话,中观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中观比因明粗糙得多。藏族人文化不高,但是藏族有些学者太了不起了,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他们完全超越无数人。
因明的逻辑来说,我们的心也是物质,物质有颜色的色和心,还有不相应行,分三个。比如说我们人是什么?人就是分在不相应行,不相应行就是比如一个种子,种子不是有生根发芽的这么一个潜能吗?这叫不相应行,他们是这么分析。我们藏语里叫“顶门德西”,“顶门德西”翻译成汉语就叫“不相应行”。有颜色有形状的叫色,有思维能力的叫心,有二元对立的叫心,这样来分析,太细太细了但是慢慢慢慢分析的时候,会弄明白。
你看过《智慧之日》吗?
弟子:看了几章看不明白,对里面的推理过程不是很理解。
师:这个不是因明的逻辑推理,它是中观的逻辑推理,这本书是我看过逻辑性最强的一本书(指的是已翻译成中文的书里面)。
弟子:我暂时看不太明白。
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多看一看,看多了肯定会懂。
弟子:感恩上师。
师:好,今天就讲到这儿了。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