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小乘、大乘、密乘的发心
我们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果报,跟如何发心是分不开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不好,但会不会导致恶业,要看你是以怎样的目的、怎样的心态去做。不能说杀生这个行为就一定是恶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们看看佛陀的本生传里,佛的前世作为大悲商主时,为了拯救一整船500个因地菩萨的生命,不得已杀死了短矛黑人。结果,不但圆满了十万劫成佛资粮,也避免短矛黑人遭受长劫的地狱之苦。只要发心正确,具足善巧,连杀人都能积累福报资粮,还有什么不能转变成善行呢?
符合佛法的发心,应该是为了解脱而修行。这种发心也分为了自己解脱和为了众生解脱两种。为了自己脱离轮回,为了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发心虽然是出世间法的发心,但是是属于出世间法里的小乘发心。为了众生能够解脱轮回,证悟佛果而发心修行,这是属于出世间法里的大乘发心。大乘发心又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我先解脱,再来度化一切众生解脱;
第二种是:我和众生一起解脱;
第三种是:众生先解脱,我最后解脱。甚至我根本不考虑自己能否解脱,永远把众生放在自己前面。
大乘解脱的速度,和小乘解脱的速度完全是不一样的,犹如一个是开飞机,一个是开汽车。而三种大乘发心,也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种区别。
下品的发心是:“我先解脱,然后再回来度化众生。因为我担心现在没有能力,我就先培养好能力,然后再回来度化众生”——这虽然也是大乘的发心,但是是下品的发心。
“我现在念佛也好,烧香也好,拜佛也好,供灯也好......所有一切善行都是回向给自他所有一切众生,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一起解脱,一起脱离轮回”——这比上面的发心要好一些,是大乘发心中的中品发心。
然后最好、最殊胜的发心是什么呢?——“我念经也好,做任何善行也好,全部是为众生而做,众生先解脱,众生先成佛,众生脱离轮回了,最后我再脱离轮回”——这样是最殊胜的发心。地藏王菩萨呀,观音菩萨呀,文殊菩萨等等,八大菩萨,都是这样发心而成就。为什么叫大菩萨?是因为他们的发愿是如此殊胜,如此广大!
我们一定要重视发心,发心决定了你的善行是取得世间的福报,还是出世间的果位;发心决定了你是获得小乘的果,还是大乘的果。你用大乘的发心来学佛的话,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帮助;但如果你是用非常自私的发心来学佛的话,对社会,对国家,对众生有没有帮助,就很难说了。所以大乘的发心非常地重要。
最后,还有金刚乘的发心——是在大乘的发心基础上,具足清净见,这就是最高最殊胜的发心。
什么是清净见?假如说我在家里念经,念阿弥陀佛,我就观想,所在地是极乐世界;然后我所接触的所有的众生,观想为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眷属;然后我自己住的房子,要观想成阿弥陀佛的坛城。什么叫坛城?简单来说就是阿弥陀佛住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住的宫殿,我们把住的房子观想成阿弥陀佛的坛城,能具足这样的净观,这就是金刚乘的发心。心里没有一点不清净,所以就更好更圆满。
刚开始,要圆满真实的具足大乘发心并不容易。但是可以造作地去练习。虽然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地把众生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可以刻意这么想,反复熏习。这也叫造作的菩提心。时间长了,慢慢养成习惯,造作的菩提心会变成为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发心就是这样练习,渐渐能练出来。一下子就要我们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是做不到的。
就拿喝水来说,我们喝水是为了解渴,跟众生没有太大关系,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喝水前发心——愿我喝足水后能够利益众生!就这样想是为了众生而喝水,不就是在利用喝水训练自己的心吗?
另外,我们不要担心为了众生发心自己会得不到加持和利益。你为了众生修行,实际上自己一定会受益,你自己解脱的速度反而会更快。佛陀在因地时怎么发心的呢?他是希望:轮回中众生全部成佛,完全解脱后我才成佛”但是,他越是不考虑自己,反而是在这样的发心下,越快成佛。我们都没有解脱成佛前,他就解脱成佛了。这样来说他原来的发心和最后的结果在事实上是不是违背了呢?这不是违背,他成佛的速度之所以这么快,原因就是他有那么殊胜的发心,所以可以那么快成佛。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发心的话,我们成佛的速度也会很快的,所以发心非常地重要!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