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什么是真正的“随喜”
上师:我们藏地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叫丹贝尼玛,大家都尊称他为贡唐大师。有人问他:“我很懒惰,就算睡不着也想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我又很想做大善事,积累很多资粮。有没有既能躺在床上,又能积累很多功德的办法呢?”贡堂大师说:“当然有,你发自内心随喜别人的功德。”
我们现在说的“随喜”意思有点变了,“随喜就是给钱,把钱打过去”——这不是随喜。真正的随喜是什么呢?——看见别人做了善事,自己发自内心地赞叹对方,为此感到欢喜!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的原因吧,看到跟自己身份地位差不多的人做了很大的善业,就会嫉妒。嫉妒是一种烦恼呀!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他做得非常好,很了不起”,发自内心产生欢喜的心,这才是随喜,这样能得到同样的功德。
不过有可能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为了得到同样的功德,所以随喜——这也不对。一定要发自内心地觉得“他做了这样的事情,很了不起,我很欢喜,为他欢喜”,并没有想得到功德的心,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功德。有了“我想得到功德”的心而随喜,就是自私的心,不是随喜。发心很重要,心的一举一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躺在床上可以通过随喜积累功德,同样,我们躺在床上也可以由于嫉妒造业呀,是不是?这个跟坐和躺没有多大关系呀,是不是?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躺着造业、站着造业、坐着造业都是一样的。不是说规规矩矩地坐着就造不了业呀——比如一个人被关在监狱里,监狱关得住嘴巴,关得住身体,但关不住心呀——心更重要,还是嘴巴、身体更重要?心更重要!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纠正一下这颗心,这是非常重要的,比什么都重要。
藏地有一种说法“黑心人念佛,不如白心人晒太阳。”心里不算计别人的人,就是白心人;心里有嫉妒啊,嗔恨啊等等的烦恼,算计别人,就是黑心人。黑心人嘴里念着经咒,心里却算计别人,还是造恶业呀,还不如心里不算计别人,就晒晒太阳。心好,一切都会顺利,心不好,即使嘴巴上说得再好、行为上做得再好,也还是会遇到很多违缘的。
放生啊,念佛啊,这些是善还是恶呢?我们看到有人放生,通常会想:“那个人在放生,在做善业”。是不是真的是善业呢?不一定。我们看到的只是行为,看不到心。心和行为,哪个更重要呢?——心更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管做任何事情,观察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纠正一下这颗心,这是十分重要的,比什么都重要!
注重闻思修、不脱离闻思修、不颠倒闻思修——这些都是为了改变起心动念。如果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怎么样的,念佛念咒到底是善还是恶,就说不定了。有些人念佛特别精进,凌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念,但总在怨天尤人:“我的媳妇不好啊,谁谁也不好啊,特别讨厌啊,我一定要脱离这个家,一定要去极乐世界……”这种心态就是逃避,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呢?因为特别讨厌这些人,就去极乐世界避一避。要是这样能去极乐世界的话就麻烦了。
弟子:阿弥陀佛可能要烦死了。(众乐)
上师:有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儿子不耐烦了,就一直叫“妈妈,妈妈……”。妈妈觉得很烦,问:“叫我干嘛!”“你看看,我才叫你几次,你就这么烦,你天天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早就烦死了。”(众笑)不过我们分析一下,阿弥陀佛会不会被烦死呢?妈妈是很烦,为什么会烦?这些都需要仔细分析。今天时间不够了,就先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