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关于五道十地、虹光身
01 对我们现在来说,最重要的是凡夫道
弟子:昨天上师开示上师瑜伽时,讲“有一个人,他大概是记忆力不太好,不知道上师瑜伽的具体修法,记不清上师在自己头上,还是自己在上师头上,但是后来他依靠修上师瑜伽成就了。”您讲完之后,有的师兄说,他成就是因为无相寂止,我说,不应该是无相寂止,无相寂止是不会成就的。那么上师您给我们开示一下,这个人他只依靠上师瑜伽这一个观修方法,就成就了,原因是什么呢?
上师:刚才你说的话里“无相寂止是不会成就的”,但实际上无相寂止也可以成就。无相寂止成就了,会不会脱离轮回呢?这是不会的。无相寂止成就是什么呢?现在做到标准了,临终的时候,身心完全分开了,要投生到什么地方时,肯定不会堕落。但是,会不会脱离轮回呢?脱离不了。如果是投生到天道,天人有三十三个不同的层次,能到哪一个层次,这些都是无相寂止的成就结果。
我们需要脱离轮回,要获得彻底的解脱的话,无相寂止和有相寂止都做不到,必须要修胜观。但没有寂止做基础,胜观还是不清晰、不坚固、不稳定,有很多的缺陷,所以需要止观双运。不是说一定要止和观或者怎么样,不能这么说,但是胜观需要依靠寂止,寂止也需要依靠胜观,不然的话,脱离不了轮回,解脱不了。
寂止和胜观互相依赖,互相有帮助。但是刚刚开始时,有没有帮助呢?是没有的。假如寂止修得非常扎实,这个时候修胜观,胜观有思维修和无思维修两种,无思维修不会影响寂止。但寂止修得非常扎实了,当思维慢慢深入的时候,专注也很强,这时候寂止会松动。
寂止松动的时候,怎么办呢?就不能继续思维了,要停止思维,接着修寂止。当寂止又跟原来一样扎实了,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又修胜观。修着修着,发现寂止又松动了,又要停止思維,要再回来修寂止,就这样修。也不能说寂止和胜观互相有影响,寂止是不会影响胜观的,但胜观会影响寂止。慢慢慢慢胜观有进步了,寂止也更加稳定了,这个时候胜观不会影响或松动寂止,对寂止反而更加有帮助。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思维和无思维,智慧会提高,怎么稳定,怎么更加稳定,都有窍决和方法,这样的话,就互相有帮助了。这是最后的结果,但刚开始时,胜观会影响寂止。
这个故事里面也没有说他的成就是什么样的成就。假如完全是能所合一的成就,但能所合一也有初步的和完全彻底之分,彻底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彻底和绝对的彻底。一地菩萨完全彻底证悟了,但是这个彻底,是相对的彻底。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不同,也需要提高呀,二地到十地都是相对的彻底。真正绝对的彻底,就是佛陀的见解,佛陀的见解以外,其他都是相对的彻底。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都是能所合一,但是能所合一的程度不同。一地菩萨是什么样的呢?比如龙树菩萨,他的智慧也好,能力也好,已经过去接近两千年了,但现在不管是在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的心里,都还是有这样的影响力。他就是一地菩萨,一地菩萨的标准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这么打坐,完全一切都空了,我们肯定会害怕,不适应,不习惯。为什么会害怕呢?这也是很正常的。原来我们认为什么都实有,什么都实存,突然什么都没有了,怎么会不害怕呢?比如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一种动物,不管是人还是什么,突然到了明亮的地方,肯定会害怕;在明亮的地方生长的,突然到了黑暗的地方,肯定也会害怕。害怕就是不适应呀。但是我们继续坐,这个害怕会越来越减弱,越来越减少,最后完全彻彻底底的、一点一滴都不会害怕了。
这个程度我们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五个。资粮道和加行道两个是凡夫道,见道和修道是菩萨道,无修道是佛道,也可以说佛的见解。佛和菩萨的见解对我们现在来说还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凡夫道,凡夫道就是资粮道和加行道。前面最早的资粮道,完全是二元对立的,资粮道里面完全不讲能所合一、证悟空性。它讲什么呢?它讲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个。我们完全不做行菩提心,也是不对的,但是行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想好,力所能及的、完全不会后悔的事情,可以做,除了这以外,大的事情暂时不要做,佛也是这么说的。
我们该做的是什么?——愿菩提心。愿菩提心不用实际付出,只要在心里练习、串习,串习越久,心的变化越大,这样慢慢慢慢心就变化了。但是刚刚开始串习,不可能完全是真实无伪的。比如自他相换也好,自他平等也好,自轻他重也好,全部是造作,造作里面的造作。这样慢慢慢慢造作的话,时间长了,心在造作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同时,造作会越来越往无造作的方向发展,最后完全是真实无伪的、无造作的菩提心了。这个时候资粮道已经过了。再分的话,资粮道就分三个: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三个,全部是根据这个过程的程度来分的。当最后完全是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时,资粮道就已经过了。
02 修到忍辱道时,则不会被业力推向堕落
然后,就是加行道了。加行道,按照大的分法,分暖位、顶位、忍辱(忍位)、殊胜位四个,稍微细一点分的话,分为一百七十三个。
我们暖位和顶位过了,到了忍辱(忍位)见解的时候,不能说彻底的能所合一,这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是初步的证悟空性,也可以说初步的能所合一了。能所合一和我们现在的见解完全相反,现在能所是完全彻底分开、对立,很明显。能所合一没有那么容易的。现在是完全实有存在的状态,突然就变成完全是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假如说偶尔一秒钟体验到这种状态,完全不会害怕。忍辱道的见解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能所没有彻底合一,但是能所也没有彻底明显分开,可以说能所初步的合一,也可以说能和所对立不明显了,完全静下来了,但是能所彻彻底底的合一还不明显,到了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就是稳定的忍辱道了。
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假如造了非常大的业,从恶业的角度,断气的刹那,会堕落地狱。但是到忍辱道了,断气的刹那,会不会堕落呢?不一定。怎么个不一定呢?如果你不想堕落,这么大的业力能不能把你推向堕落呢?完全不能。不是没有业力,业力当然是存在的。有没有因果呢?因果当然是不虚的。因果的力量不是没有,因果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的定力超越了因果的力量,因果的力量推不动了。
比如说,台风非常厉害,但是对一座山来说,台风刮不倒它,连动都动不了它。不是台风没有力量,是山的稳固度超过了台风的力量。一样的道理,(业力)也推不动我们的。但是造了什么业,这个业还是需要消除,不消除的话,对我们提高见解会有影响。能所合一的情况下,提高见解是很快的。比如说,这个房间黑暗了一千年,但是这个灯的开关一打开,一千年的黑暗刹那间就会消失,它有这么大的力量。
藏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有智慧的人,罪业再大,也很容易消;没有智慧的人,再小的罪业,也非常不容易消除。原因是什么呢?有智慧的人,有各种方法,什么样的窍决都能用得上,所以消除业障非常快。没有智慧的人,要么就念经,要么就磕头,除了这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小小的恶业要消除都非常非常难。这样的话,智慧重要还是什么重要呢?比智慧重要的一个都没有。
我们佛教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个都是次要的,最后一个智慧是最重要的。前面五个都是围绕着智慧,帮助智慧,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智慧。
03 智慧分为不变和变化的两种
智慧,分为不变的智慧(也称为恒常的智慧)和变化的智慧(也称为无常的智慧)两种。这两种智慧在哪里呢?尤其是不变的智慧在哪里呢?我们都说“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到底在哪里呢?佛性在哪里都不知道,那它什么时候示现呢?它怎么示现呢?我们说佛性就在心里,那佛性是恒常的、永恒不变的,心是刹那刹那会变化的,这两者怎么合二为一呢?能合二为一的话,就有问题了,一个东西既是无常的又是恒常的,它们怎么合二为一呢?逻辑上不通吧?这些都需要分析。
我们的心分为两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一面是染污的神识,一面是无染污的智慧。从佛教的专用名词来讲,称为神识,但现在神识说得比较少了,通常称为灵魂,灵魂不是佛教的专用词,是西方的一个词。不过叫什么都没关系,总之心是由染污的神识和无染污的智慧这两部分组成,也可以说心有这两面。就像手,由手心和手背组成,一面是手心,一面是手背。
我们研究的就是智慧的部分。智慧又分为两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一面是实相,一面是现相。实相是单一独立的,现相是因缘和合的。单一独立的就是恒常的,单一独立是恒常的条件、标准;因缘和合的就是无常的,因缘和合是无常的标准。实相和现相不是分开的两个东西,是分不开的,是一体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分不开的,分开了手就没有了。单一独立的部分,叫实相,也可以叫佛性、如来藏、体性,是胜义谛,是恒常的、不变的;因缘和合的部分,叫现相,也可以叫特性,是世俗谛,是无常的、会变化的。
我们现在思维、分析、比较、评判,用相关逻辑来推理,这个判断力就是现相部分的智慧。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我们这样锻炼的话,还是会有发展和变化的。我原来看过一个视频,一个老人家六十岁开始练瑜伽,他真心实意地坚持练,八十多岁时身体的柔软度就像十多岁的小孩子一样,这是身体的锻炼。心也是一样的,锻炼过的心完全不一样。从来不锻炼,就从来都不会有发展,不会有变化,但这样锻炼的话,它的判断力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强。
我原来学大中观的一位上师,他说“与人辩论,如果一下子要分胜负,谁赢谁输不一定,但坐下来慢慢谈的话,三大寺所有的僧人来辩论,我也不会输的”,他是这么说的。古代,三大寺的理论是非常非常强的,非常出名。他真正是什么样的呢?真的非常了不起。我这一生中接触的上师里面,思维能力最强的就是这位上师,这也是锻炼出来的。他是怎么锻炼的呢?他的上师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就一个人去了山洞跟上师学习,他说他也从来没有晚上不睡觉来学习,晚上很早就睡了,但是第二天很早就起来学习。白天在山洞里,除了学习以外也没有什么可做的呀,就这样学习。
有时候上师下山了,去别的寺院或者别人家里念经做佛事,他就非常开心。有些学生也是这样,老师去了什么地方会很开心。两种都是开心,但是开心的原因不一样,他是为什么开心呢?如果上师天天在的话,上师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他就没有思维的时间了呀。上师下山了,他把背篓倒过来放着,上面用衣服包住,再戴一个帽子,把它打扮成人的样子,就这样跟这个假人辩论。除了这个假人,他没有伙伴呀,所以就跟它辩论。别人看的话,有可能觉得他有神经病。他的思维能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接触的人很多,但从思维能力来说,我真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思维能力这么深入的人。一个人说话,说了前面一句,接下来要说什么,他全部能猜得出来,判断力强到这种程度。这完全不是什么神通,他从来不讲这些。大中观我全部是跟着这位上师学的,我真的很佩服很佩服他。
04 能所合一的刹那,全部罪业都会消除
我们这样不断锻练,会练到什么程度呢?假如最后我们成佛了,成佛不是遍知一切的吗?这个遍知一切的心,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判断能力锻练出来的。心是无常的,它这样不断变化、提高,最后就遍知一切了。用这个遍知一切的心来度化众生,怎么度化全部是它来定的。
单一独立的、永恒不变的智慧,也可以叫佛性,它完全不能思维、判断或者度化、帮助,它本身没有这些功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是单一独立的、恒常的,恒常的东西都不能发挥作用,能发挥作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但是无常的东西是依靠恒常的,恒常的东西因缘和合了,会成立无常的东西。比如说,不管是山河大地、器世界、情世界,全部是依靠虚空而成立的。没有虚空的话,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没有办法生成,有虚空才能生成。情世界来说,我们身体的动、口的动、心的动,一切都需要依靠虚空才能变动,没有虚空的话,完全没有办法变动。
不断这样思维锻炼,慢慢什么事情都能判断出来。没有判断能力的话,有可能会闹笑话。前两年不是有个世界末日的说法吗?当时,有的地方就在房子里堆很多烧火用的煤炭,说是为世界末日准备的。这完全是因为缺乏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些说法完全不成立。有些能听懂的人,我就解释过,听不懂的人,我也没有解释。
刚好所谓的世界末日那天是我的生日,别人问我那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我高高兴兴地过我的生日。如果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了的话,我能高高兴兴地过我的生日吗?不可能的。这也不是我有什么神通预测到了,完全不是,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矛盾的,世界末日完全是不可能成立的一个东西。听说有的人还买了很多吃的,有的地方蜡烛也全卖光了,所有的市场里没有蜡烛了,人愚痴到这种程度,这些都是缺乏思维而造成的。
我们之前说了,智慧有变化的智慧和不变的智慧。佛不是有两种智慧吗?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恒常、永恒不变的智慧,称为“如所有智”;变化的、遍知一切的智慧,称为“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是被无明遮盖了、覆盖了,无明不减少的话,如所有智没有办法示现出来。尽所有智增长的同时,无明会减少,如所有智会越来越能示现出来。所以,我们的闻思是那么重要。
我们通常会说消业重要,但消业不是最重要的。念诵观想百字明、金刚萨埵消业,需要很长时间,是不是?但通过禅修,如果真的能彻底地能所合一的话,刹那之间所有的业全部都会消除。刹那消除好,还是花很长时间消除好呢?刹那的概念是什么呢?一弹指的声音分六十四个单位(上师弹指),六十四个单位里其中的一个单位,称为刹那。也可以说六十四个很薄很薄的花瓣叠起来,非常锋利的刀砍下去,我们认为所有花瓣是一下子同时砍断的,这么快速,但这是我们的心和思维能力跟不上而已,实际是第一个花瓣断完了,第二个花瓣断,第二个花瓣断完了,第三个花瓣断,是这样依次断的,其中一个花瓣断掉的时间,叫刹那。
能在刹那的时间能所合一的话,全部的罪业都会消除,这是佛经里记载的,不是我说的。所以禅修是重要还是不重要?非常重要!不禅修,怎么能所合一呢?如果完全不禅修就可以能所合一的话,就完全没有因果了。如果因果存在的话,要付出才有结果,这就是因果不虚。所以,禅修是十分重要的。
05 刹那的能所合一,身体的疼痛能好吗?
弟子:上师,您刚才说的达到能所合一了,这个时候是证悟空性了吗?
上师:没有。能所合一和证悟空性是一回事,但我刚才说的能所合一是刹那间的能所合一,或者叫相似的能所合一,但还不是真正彻底的、永永远远的能所合一。如果真正彻底的能所合一,哪怕只是刹那的彻底能所合一,业障全部会消除。
弟子:如果我真的有刹那的能所合一,我的腰痛能彻底好吗?
上师:不是彻底好,但是能所合一的刹那不会疼痛。假如疼得受不了,非常疼痛难忍,你就在疼痛难忍的状态中安住,不用说彻底能所合一,初步能所合一的时候,就不疼了。为什么不疼呢?疼和感受疼,不是还有两个吗?能所合一的时候,谁疼谁呢?合一了,疼和感受疼,两个变一个了,完全不会疼,没有疼痛。
根敦琼培说过,我们完全分析后,一切都是空性的,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就在这样的状态中安住的时候,一根针扎一下,还是会疼。疼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没有彻底地深入到空性的状态。如果真的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完全没有一个疼和一个感受疼的你,没有这两个,你感受不到疼。不用说彻底能所合一,初步能所合一的时候,就不疼了。如果你还是感受到有点疼,但没有那么明显的话,说明你能所还没有合一,只是接近能所合一了,也可以说静下来了。比如我们身体本来有点不舒服,打坐心静下来的时候,就感觉不到不舒服了,就是这样。
弟子:上师,我再问一下,刚刚您讲刹那的能所合一,业障就会消除,是永远的消除吗?还是就在合一的这一刻?
上师:永远的消除。
弟子:比如我现在已经刹那能所合一了,那么我的业障就都消了?消了之后,还有表现吗(有果报吗)?
上师:业障和因果的因,是一回事,业障消除了,因已经消除了,但是缘还没有。你腰疼,是因造成的还是缘造成的,你知道吗?不是说因和缘全部消除,只是因会消除。因和缘要和合,因需要依靠缘而生根、发芽、发展,缘也需要依靠因来和合,因缘和合才会产生结果。
弟子:我懂了,就是说这个时候因这个种子已经消灭了,它不会再发芽了,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
上师:对。假如说骨头骨折了,完全证悟空性了,这时候不会疼痛难忍,虽然不会疼痛难忍,但断掉的骨头不可能跟原来一样结合回去啊,是不是?物质和心,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的是心,是心感觉疼痛难受。假如说一个人受惩罚或者什么情况四肢截肢了,没有四肢是走不了路的,也没办法吃饭。这时候他心里难受,还是身体难受呢?肯定是心里会更难受,更痛苦。但是如果能所合一或者证悟空性了,心里就不会想“这个对与不对,别人会不会嘲笑我或者怎么样”,这些感受都不会有。但虽然证悟空性了,心里不难受了,四肢也不可能重新长出来啊,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这是不一定的,要看有没有这么一个愿望和因缘。
06 王子智美更登布施的故事
上师:藏地平常会演这一部戏,关于印度一位叫智美更登的王子。他是很奇怪的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位菩萨。他的父亲叫赛窘扎巴,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的国王。国王的宝库里什么都有,很富有,可是他一直没有孩子。后来生了一个王子,国王就非常非常珍惜呀。王子长大之后,把宝库里的东西全部布施了,谁要就布施给谁。父亲很爱他,任何东西他都可以布施,王子怎么开心就怎么做。唯一一个不能布施的,就是他们家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如意宝,因为国家的一切都是依靠这个如意宝而得到的。王子没有权利布施这个,除了这以外都可以布施。
这样布施布施着,慢慢他的影响力太大了,一个敌国的国王知道了他很了不起,然后就宣布,有没有人能把他们的如意宝要过来?谁能拿回来的话,我把国土的一半奖励给他。有一个乞丐,是残疾人,年纪比较大,很难看。他家里有妻子,还有好几个孩子,完全养不活了。他心想死就死吧,不然我也养不活家人,我豁出去了,于是他就去了。他不是想当国王,是为了养活他的孩子和妻子去的。
后来,他跟王子见面了。王子说,你要什么?他说,我去你仓库里看一下,我要什么现在不确定。后来他看到了这个如意宝,说我就要这个。王子说,这个不能给你,我的父王没有把这个给我,我没有这个权利,除了这以外,你要什么都可以。他说,你这个人的善良全是假的,你给的和不给的还是有分别,好东西不给,坏东西给我,你完全是骗人的……王子说,你怎么说都可以,但我没有权利,我给不了。无论乞丐怎么侮辱他,他是菩萨呀,他不会生气,侮辱也不管用。然后,乞丐就一边在地上打滚,一边说,我养不活家里人,有那么大的痛苦,我一定要这个如意宝,你不给我如意宝的话,我就在这里死掉。智美更登心里很难受,他说,我给你这个,我也很危险,你也很危险,我没有好下场,你也没有好下场。我给你有什么用呢?这个时候乞丐就起身来,说,你真的给我了的话,我有没有好下场我自己很清楚,你不用管我,我自己负责。如果你是怕你自己有什么不好的下场,你是考虑这个的话,你的行为完全是假的。智美更登说,好,我听懂了,我给你,我给你后你马上就跑,一定要到安全的地方,不然的话,你没有好下场。后面我有什么下场,你不用管。然后就给他了,乞丐就跑回敌国了。
后来,一个大臣知道了,就到他父王跟前告他的状,父王和大臣们商量该把他怎么办。有人就说我们国家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依靠这个如意宝而安居乐业的,现在没有了,应该杀掉,有人说应该砍头,把头挂去城门上……国王也没办法,国王说你们说的太严重了,我只有这一个独生子,要这样对他,我完全做不到。但是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我可以惩罚他。我说他真的不是一般的人,但是你们不相信,那我把他赶出去,赶到一个野外很危险的地方去,那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非人、野兽。如果他是普通人的话,肯定会被鬼或者动物吃掉,这样的话,我就认命了。然后就这样决定把王子赶出去了,王子也愿意走。
走的时候,王子的妻子说,我一定要跟着你,王子说,你不能跟着我,你跟着我肯定会吃苦的。我父母在,还有三个孩子,你就带着三个孩子依靠我父母。如果我回来就好,不回来你也不会吃苦。妻子说,不管吃不吃苦,我都要跟着你。他再怎么说也没办法,后来妻子孩子也都跟着他被送出去了。大臣里面有一个叫达瓦桑布的,对王子特别忠诚,跟王子关系非常好,他送了王子很长一段路才回去。
去野外的途中,一路上遇到很多人,他们慢慢把东西全部都布施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最后连孩子也有人要,三个孩子也都送人了。两夫妻就这么一直走,饿得不行了,就在森林里摘果子吃。后来,出现了两个人,说,你的妻子能不能给我们呢?王子心里很难受,但还是跟妻子说,我非常对不起你,但是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发愿的。就这样妻子也给别人了,两个人就把他妻子带走了。他自己一个人继续往前走,一会儿他的妻子被送回来了。送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刚才的两个人不是一般的人,是梵天王和帝释王示现来考验他。梵天王和帝释王说,你是一个真正的菩萨,你们两个人走吧,我们会保护你们,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后来,他们就到了那个野外的地方,按照国家的规定,待了十二年。十二年过去了,准备回去。妻子说,十二年已经过了,孩子已经给了,我没有别的意思,但我还是有个希望,我能不能看得到三个孩子?这样祈祷后,真的听到了三个孩子的声音,然后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个盲人,问王子你的眼睛能不能给我,王子说,可以,然后祈祷佛菩萨,把眼睛挖下来给了这个盲人。他自己变成为盲人了,原来的那个盲人就可以看到了。后来,他妻子就这么牵着他回去。他自己心里没有痛苦,但是妻子心里多痛苦呀!三个孩子没有了,丈夫也变成这样了,他妻子也不是一般的人吧。
大家知道他们回来了,刚才说的大臣达瓦桑布就带着部队来迎接。达瓦桑布跪着说,你绝对不能再这样了,你要停止,最起码你的眼睛要示现回来,否则我永远都不起来,我就在这里死掉。你这样,我跟大家怎么交代呢?没有办法交代,你的眼睛必须要示现回来。他说,我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假话,如果我祈祷的话,有可能可以。他就跟佛菩萨祈祷,一下子眼睛就示现回来了,就这样回去了。佛菩萨的加持、自己菩提心的加持力、他的威望力,后来三个孩子也都送回来了,如意宝也送回来了。
他的威望特别特别大,我们藏地的很多寺院到现在都会演这部戏,看的过程观众都会哭,看到最后的结果,观众都会很开心。如果他是说“我现在看不见,我自己很痛苦,我想示现眼睛”,他的眼睛是不会示现回来的。他心里没有这样想,是达瓦桑布要求他必须要这样做,他为了不让达瓦桑布痛苦,说,好,我听你的,然后这样祈祷,眼睛就示现恢复了。你们说网上有他的中文传记?
多杰师父:佛经上有这个故事,以前我在网上看到过。
上师:有没有中文汉语的呢?
弟子:有。
上师:哦,他的传记很薄很薄,特别特别感动,特别好看。前几天你们不是在百度上查吗?是你查的,还是谁查的。
多杰师父:不是我查的。
上师:他叫智美更登,大臣叫达瓦桑布,他的父亲叫赛窘扎巴,他的妻子叫门达桑姆,母亲应该叫格登桑姆。我忘记了前几天是谁查的,应该是查了,百度上有,能查得出来。
多杰师父:应该是我查的,那天他们在问我。
上师:我印象中是你查的,但是你不承认呀。(众乐)
弟子:上师,所以菩萨也被称为勇士,就是因为他为了众生可以无所畏惧。
上师:对呀,很勇敢。不然的话,孩子都送人,对一个父母来说非常不容易,自己的眼睛都送人,就更加不容易,是不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母子两人,母亲说,哎呀,儿子你千万不能生病!你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人,我死掉都没关系,我怎么样都没关系,主要是你。他儿子想,我母亲对我非常好,是不是真的呢?他就想考验一下。于是有一天晚上,他化了妆,化得很吓人,走到母亲面前说,我是鬼,今天我一定要在你们家吃一个人,到底吃谁呀?母亲想了很久也没回答,儿子说,你赶紧说,我饿了,现在就要吃。母亲这时候说,我儿子在上面。关键的时候,自己和儿子就不一样了,自己还是最重要的。自己的眼睛又珍贵,挖掉时又疼痛难忍,但是智美更登连眼睛都送人了。
弟子:上师,他布施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登地了,没有痛苦?
上师:还没有登地,登地了的话,他怎么会那么痛苦呢?
弟子:您不是说他是菩萨吗?
上师:菩萨就是完全有了圆满的、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但他还是凡夫呀(还没有证悟)。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大资粮道还是凡夫,菩提心是真实无伪的,完全不会后悔,但是疼痛难忍、痛苦这些还有,距离登地还比较远。
07 为什么金刚乘成佛的速度很快?
弟子:上师,听您这么说,感觉佛太难成了,因为菩萨必须做圆满才会成佛呀,一点一点这么做才能成佛。
上师:对呀。
弟子:太不容易了。
上师:不要失望。
弟子:我甚至绝望了。藏传佛教密宗有一个说法“即生成佛,虹身成就”,但又说要这么一点一点、几大劫才能成佛。那藏传密宗虹身成就,怎么解释?和这个相不相违,相不相矛盾?
上师:这个表面上看是有矛盾的。我们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显宗的角度来说,他是速度最快成佛的人。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你们想一想,显宗的成佛为什么这么慢?显宗说我们“有佛性”,是从“有没有”的角度来讲。金刚乘为什么这么快呢?它不是从有没有的角度来讲,他是从“是不是”的角度来讲。显宗说“你有佛性”,会这么讲吧?密宗说“你就是佛”。你觉得你是不是佛呢?
弟子:有佛性。
上师:有佛性,但你还是不承认你是佛。这个东西不是黄金,我再怎么净化它,它也不可能变成黄金吧?完全不会,怎么样都不会。如果你现在不是佛,你相不相信你将来能变成为佛呢?如果用这个逻辑来推,你现在不是佛的话,将来也不可能变成为佛,这是完全肯定的。这样的话,你现在是不是佛呢?
弟子:是佛。
上师:如果是佛的话,释迦牟尼佛是佛,你也是佛,你不用学佛了,你已经是佛了,是不是这样呢?
弟子:不是。
上师:怎么个不是?
弟子:我要经过刚才说的资粮道、大资粮道,一步步修,才会修成佛,不经历这些是不会成佛的。
上师:我这个杯子里面装的是非常清澈的水,另一个杯子里面装的是非常肮脏、浑浊、有毒的水。肮脏、浑浊、有毒的水,是不是水呀?完全是水。干净清澈的水,是不是水呀?也是水。是不是水的角度来说,完全是一样的,两个都是水。但是干不干净的角度来说,一个是干净的,一个是不干净的,就不同了。肮脏、浑浊、有毒的水,把它过滤,过滤的方法有很多种,过滤的机器也有很多种,这样过滤的话,有毒的能不能变成无毒的呢?浑浊肮脏的能不能变成干净的呢?完全没问题,是不是?好,这样就明白了,佛陀像清澈的水一般,为什么像清澈的水一般呢?他的贪嗔痴慢疑和身口意造作的罪业,全部消除了,彻底没有了,所以他像清澈的水一般。我们是佛,但是我们有毒,我们是浑浊的,浑浊就是业障,有毒就是贪嗔痴慢疑,三毒五毒描述的话就是这样的,这些全部消除了,才能成佛。
小乘认为身体是肮脏的、浑浊的,它是由皮肤啊,肉啊,血啊,脓啊,骨头啊,骨髓啊,分泌物啊等等,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非常不好,非常排斥,这是小乘的观点。大乘的观点不排斥,认为身体是很有用的,这是成佛的工具、解脱的工具,就像过河的船一般。小乘和大乘的观念完全不同,一个是非常排斥,认为它不好,一个认为它是好的。但大乘还是停留在好和坏的状态,金刚乘不是,金刚乘说“身体就是佛的坛城,心就是佛。”禅宗也是这样说的,“心即是佛,佛既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自性真实,非因非果”,达摩大师《血脉论》里不是这么说的吗?金刚乘的说法和禅宗的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如果从“是不是”的角度,完全产生确信了“是佛”,速度就很快了,就像坐飞机一般。如果还没有想通,认为“不是佛”,只是“有佛性”, “有”和“是”之间还有天和地的差别,这样速度就很慢很慢。
08 关于临终成佛、中阴身成佛、虹身成就
弟子:即生成就,就是即生成佛吗?
上师:即生成就,不一定是即生成佛。但即生成佛的也有,密勒日巴尊者就是鲜活的例子,他就是即生成佛了。密勒日巴是不是发愿再来的活佛什么的呢?他的弟子们也问过,您是金刚手菩萨或者什么菩萨的化身吗?密勒日巴尊者说,你们从恭敬我、尊敬我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是可以的,但是从佛法来说,这是极端的诽谤佛法。为什么是极端的诽谤佛法呢?你们不相信我这么一个凡夫中的凡夫、这么一个恶劣的人,通过修习佛法可以即生成就。尊者说,我什么都不是,如果我是佛菩萨化身的话,我会这么伤害众生吗?我杀了那么多众生,杀了那么多人,我会这么做吗?我完全不是佛菩萨的化身,我自己知道,我是凡夫中的凡夫。但是佛法是那么殊胜,我造了那么大的恶业,我忏悔,然后修行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他没说我就这么成佛了,说就这么成佛了,你们不相信。但实际上到了什么程度,弟子们知道呀,他是即生成佛的例子。
即生成不了佛,也可以临终成佛。怎么临终成佛呢?断气了,断气开始,四大分解的痛苦会示现。这些痛苦全部消失了,结束了,人会昏迷,彻底昏迷了,什么都不知道。昏迷之后醒过来的时候,自然的、原本的光明会出现,这个叫“母光明”。我们现在安住、打坐,在示现的光明中安住,这个叫“子光明”。母子光明相融时,能所合一了,能所合一之后,下一步的中阴身啊这些都没有了。已经合一了,谁痛苦呢?已经没有痛苦和被痛苦者了。
如果这时候还没有证悟,就到中阴身了。中阴身的时候,就是文武百尊,我们现在用明点的方式来示现在身体中。身心彻底分开了,文武百尊会出现在面前。这个时候,能认识他们的话,又可以能所合一。认识,就是不误会他们,知道他们不是敌军,不是阎罗王来伤害我的,他们是我原有的本尊,我认出了他们,就是中阴成佛。中阴身一般是四十九天,每七天会示现一次死亡的过程。如果第一次没有能所合一,没有母子相融,下次还有机会,一共有七次机会。
超度是另外一件事情,自己自身能不能能所合一?如果能的话,中阴身成就的机会比临终时的机会更大。中阴身和临终相比:临终时,母光明会自然示现,这时候安住就可以了;中阴身,我们会怀疑,母光明时时刻刻都是示现的,但是我们不认识呀,认不出来呀,认出来的话,还会怀疑“这个是不是呀?这个对不对呀?”。
弟子:这个母光明就相当于是单一独立的恒常,子光明是变量,子光明是培训出来的,平时可以练的?
上师:也不能这样说。母光明当然是单一独立的,但子光明也不能说不是单一独立的。本来母子光明不是分开的,本来是合一的,两个都是恒常的,才能合一。如果一个是恒常,一个是不恒常的话,它们永远都合一不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个母和子呢?就是我们无明的缘故、习气的缘故,我们认为能和所是真实的、能和所是分开的、能和所是实存的,这些都是我们误会决定的,无明决定的概念。
弟子:无明里有没有我执?
上师:有了无明,才有我执,没有无明,怎么会有我执呢?无明减弱了,执着会减弱,无明彻底没有,执着就完全没办法有。大地没有了,树木花草怎么会还在呢?
弟子:上师,临终或者中阴身的时候成就,都是彻底成佛的一种成就吗?
上师:这个不一定,虹身成就也不一定。藏传佛教来说,宁玛派和苯波教非常重视和注重虹身成就。但成佛都要虹身成就的话,佛陀自己就没有虹身成就呀,佛陀的佛牙、佛骨舍利不是都还在吗?密勒日巴尊者也没有虹身成就,大手印从来不提虹身成就。大手印的成就者里面,虹身成就的也有,但不注重,主要是你的见解是什么样的,这个是重要的,你示现什么,这不重要。
弟子:可以理解为解脱吗?超越轮回了,这是第一,只能往这个层面上,不再轮回了。
上师:对。我们注重虹身成就,认为这是非常非常高的成就,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不能说“没有虹身成就,就没有成佛。”如果是这样的话,佛陀还没成佛,密勒日巴还没成佛,这些问题就出来了。密勒日巴尊者是公认的即生成佛的,他留下了身体,还火化了。他跟弟子们说,我圆寂之后这个身体千万不要马上火化,尸体什么时候火化我的心子惹琼巴说了算,他没有过来之前,千万不要火化。藏地有个传统说法,身体越来越缩小直到彻底虹身成就的话,他就不会转世再来,所以要火化,并不是排斥遗体。密勒日巴的弟子们迟迟等不到惹琼巴,怕身体消失,就先火化,但怎么烧都烧不燃。
当时惹琼巴还在很远的一个山洞里禅修,那时候也没有电话什么的,联系不上呀。他的本尊就示现了,说,你不要打坐了,你的上师圆寂了,你快去吧。定中本尊这么说了,他马上就急匆匆地飞过去,他不飞的话,来不及了。飞着飞着,看到底下很多人磕头,他就降下来,问,你们为什么磕头?给谁磕头?他们说,密勒日巴尊者圆寂了,我们去不了,就在这里磕头。他想,对,事实和我定中的是一样的,但如果我直接就飞到山洞,这样不尊重我的上师。我在山脚下降下来,然后走路过去,这也是一种尊重。然后,他走到一个山谷里,看到上师密勒日巴坐在一块石头上,看起来比原来还年轻。密勒日巴说,你不好好闭关,为什么过来了呢?他就给上师磕头,说,我定中有这样的示现,本尊也是这么说的,后来别人也是这么说的,我就飞过来了,不管怎么样,我见到您了很高兴。上师说,可以,没事,我也想你了,你就在这里休息休息,我去通知一下你的师兄们接待你。密勒日巴就先走了。这是密勒日巴示现的,实际上他已经圆寂很久了。
后来惹琼巴一到,看到密勒日巴的遗体,火自然就燃了。惹琼巴就哭啊喊啊,上师,我造什么业了,我是你的心子,到关键的时候我连朝拜你遗体的机会都没有……师兄们也知道惹琼巴来了,但是惹琼巴来之前没有燃,惹琼巴一到密勒日巴尊者的身体就燃起来了,所以大家都很激动,人山人海的围着,惹琼巴过不去。这时候,火焰变成花,密勒日巴示现在上面,说,弟子们,你们让个路,我的心子来了,让我的心子见见我吧。大家都赶紧让路,惹琼巴过来了,非常殊胜的窍决全部是这个时候讲的。藏文里有,我没有看过中文的,听说还没有中文版的翻译,非常非常殊胜的窍决是这个时候说的,也不多,应该是三四页吧。
弟子:上师,刚才那个公案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仅仅是示现而已,涅槃也是一种示现,都是示现。示现是我们看到了,可能对他来说就是没有空间。
上师:对,时间和空间全部是显现。
弟子:上师的弟子都很厉害。
上师:对,很厉害,尤其是你厉害。(众乐)
弟子:上师,我觉得我今天真的很厉害,今天您讲法,我都是盘坐着的。原来我能坐下来,但不能这样盘坐,我腰痛的毛病非常严重,需要做手术的,但今天能这样盘坐着。
上师:嗯嗯,好。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