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佛法
小乘、大乘、金刚乘在禅修见地、见解上的差别
胜观有初步的胜观和深入的胜观。刚开始,我们以心观心就是胜观,但还是初步的胜观。一地到十地菩萨也是胜观,但胜观的见解高度是完全不同的,就是这么个情况。然后,金刚乘的教法和显宗般若的教法也有所不同。你们刚才说的中观、般若,或者说空性,都是一回事——空性就是中观,中观就是空性。如果从空性教法的角度来禅修的话,噶举派的一位堪布,现在还健在,叫竹清嘉措仁波切,住在尼泊尔。他著作的《空,大自在的微笑》这本书,里面就是有部的禅修、经部的禅修、唯识宗的禅修、中观的禅修;然后,中观有自续派的禅修、应成派的禅修;应成派又分自空的禅修和他空的禅修——这些在这本书里写得都很详细。这本书我看过一遍,除了后面画的一个图有点不对,其它方面写得都非常好。这本书专门讲显宗般若的禅修方法。
然后,金刚乘有金刚乘的禅修方法,《觉知当下》里面写了有相寂止和无相寂止,还有初步的胜观。如智班讲是大手印和大圆满合一而修——大手印和大圆满有相同之处,也有不相同之处,但只是大同小异而已。然后,如慧班的课程是专门单独讲大圆满。课程是这样慢慢慢慢深入讲的,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来修。
显宗的禅修和金刚乘的禅修都是禅修,却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哪儿呢?
我刚才说的有部和经部,这两个是小乘,小乘也分声闻和缘觉。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观念认为我们的肉身,是由三十六种不净分构成的这么一个东西。这样的话,他们认为肉身是非常不干净的,非常排斥。假如说一个小乘行者证悟了,如果他没有圆寂的话,他们认为这还不是最高的证悟,只是比较高的证悟,最高的证悟必须要离开这个肉身——小乘有这么一个见地。假如说你去东南亚一些国家,会发现小乘佛教寺院里主要供的就是卧佛——佛涅槃的佛像。他们认为佛圆寂了、涅槃了,这是最高的境界了,而佛还没有圆寂之前,虽然他证悟了,但还不是最高的境界——他们的见地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就非常排斥这个身体。
然后大乘唯识宗和中观认为肉身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肉身是好东西。为什么肉身是好东西呢?如果我们凡夫想证悟佛的果位,需要依靠这个肉身,没有这个肉身的话,就没有办法证悟佛果,所以肉身是证悟佛果的工具。这时候没有说肉身是干净或是不干净——只说肉身是好东西。好比我们过海或者过河的话,要依靠船而过河、过海,肉身在成就佛果的过程中像过河的船一般。大乘不在乎船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总之我要依靠它来过海,它是载我过海的工具。这样的话,我们也是依靠这个肉身证悟成佛,所以大乘完全不排斥这个肉身。原来小乘非常排斥这个肉身,到了大乘的时候完全不排斥这个肉身了,这可以说是180度的转变,是不是?
金刚乘的观念又完全不一样了,金刚乘认为这个身体完全是清净的、干净的——它本来就是干净的,就是佛的坛城。这样的话,大乘说肉身是好东西,但大乘没有说肉身是干净的,也没有说它是佛的坛城。但大乘说肉身是好东西,是我们成就佛果的工具,所以大乘不排斥肉身。然后,金刚乘不但不排斥,还说肉身本来就是干净的,它从来没有脏过,从来没有不干净过,它本来就是干净的,本来就是佛的坛城,金刚乘是这样描述的。为什么金刚乘的教法证悟这么快速呢?因为金刚乘直接就说肉身完全是干净的,完全没有不好的地方,都是好的,金刚乘是这样描述的。金刚乘的快速就在这里。
这样的话,这三乘的见地完全是不同的——见地不同的话,见解肯定也不同。比如说火车、飞机、汽车,这三个都是交通工具,但又是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以它们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就相当于是这样的。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