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索
提交
取消
智慧光
>
>
>
寂止的重要性

止观禅修

寂止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12-31
弟子:师父,我们几位师兄现在都在学习中观或是密法,对禅修涉及比较少。想请上师开示一下,我们如何把密法和禅修结合起来?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实修?
师:禅修不是一般重要,是十分重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禅修,你五部大论学再扎实,不能说没有用,但是想要证悟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闻和思已经有了,但是没有通过实修,怎么证悟呢?一般人没有这样不经实修仅靠闻思就能证悟的根器。所以说禅修是很重要的。
禅修的“修”是修炼的意思;主要是这个“禅”字,什么叫禅呢?止观双运叫禅。什么叫止,什么叫观,什么叫双运,这些都需要理解。止就是寂止,寂止不是佛教特有的禅修,是佛教和外道共有的禅修。寂止分有相寂止和无相寂止。有相寂止是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主要是侧重修无相寂止。一般情况下,一个初学者没有打好有相寂止的基础,一上来就修无相寂止的话,很难找到方向,很容易出现修不下去,或者修偏了的情况。所以先练习修有相寂止,有相寂止修得比较扎实之后,进入到无相寂止,在完全没有目标物的情况下也能安住在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不思维当下的状态中。
什么叫安住呢?就是注意力集中的同时保持清晰明了的觉知。但注意力不能在太紧张的状态下集中,也不能在太放松的状态下集中,要在不紧不松的状态下集中。不紧不松的状态说起来很容易,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但是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那么容易。禅宗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想要让自己得到这样的经验,取决于长期的练习。只要我们坚持禅修,坐着坐着慢慢就起经验了。俗话说久坐必有,就是如此。我们慢慢能感觉到不紧不松的状态,慢慢自己能领悟得到,安住就是这样来安住。
寂止修扎实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刚才也说了,寂止不是佛教特有的,是外道与佛教共有的。然后,从修寂止的目的来说,外道和佛教是不同的。外道为什么修寂止呢?有的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误把寂止的禅定境界当作是究竟的涅槃;有的是为了追求禅悦——就是坐禅的时候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愉悦,他们追求的是这个。尤其是无想天,他禅修不是几个小时、几个月、几年,而是千百万年的处在禅定的境界中。在这个境界中,二元还是对立的——“能感受禅悦者”和“被感受的禅悦”这个二元是对立的。如果二元(能和所)是对立的话,完全没办法证悟。为什么没有办法证悟呢?证悟是能和所合一,也可以说能和所的概念要消失。如果越修越对立、越修越追求的话,能所能消失吗?这样的话,可以说和能所消失也可以说能所双亡也可以说能所不二也可以说能所合一是完全违背的、完全相反的。所以他越修越执着、越修越入迷。这样的话,完全是背道而驰,完全是朝着和目标相反的方向走,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另外,也有外道是为了神通而修寂止。佛教虽然不排斥神通,但反对把求神通作为修行的目的。可是有的外道特别注重神通,目光就是这么短浅。佛教为什么修寂止呢?是不是为了成佛而修寂止呢?不是。佛教修寂止的目的是为了打好基础——为后面修胜观证悟心的本性而打好扎实的基础。寂止修不扎实,胜观也很难稳定。因为胜观是依靠寂止而稳定的,没有扎实的寂止作为基础的话,胜观是完全修不好的。据佛经记载,没有稳定的寂止作为基础,修胜观的话,就相当于在龙卷风里面点了一支蜡烛一般,蜡烛很容易就会被吹灭。就算没有被吹灭,火光也是摇摆不定的。寂止修得越稳定,胜观就越容易成就、越容易发展,所以说寂止是十分重要的。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