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索
提交
取消
智慧光
>
>
>
《绿度母荟供仪轨》讲义

常见答疑

《绿度母荟供仪轨》讲义

发布时间:2020-04-30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荟供仪轨的含义,下面开始一句一句来讲。

  【诸怙一体圣佛母】

  三世十方世界里,一切三宝三根本圣众,慈悲、智慧、法力、功德、事业的总集综合体,就是您——神圣的绿度母。

  为什么绿度母是一切圣众的总集呢?从本质上来讲,度母和一切圣众是无二无别的。但为了消除我们的分别习气,方便我们积资净障并且观修,所以现在要把绿度母做为三宝三根本圣众的总集代表来皈依。

  【吾等虔诚作皈依】

  我与三世十方世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虔诚的皈依于您——神圣的绿度母。

  佛教所有的仪轨前面都有皈依和发心,为什么有皈依和发心呢?我们是佛教徒,佛教徒和外道徒的区别是——以皈依三宝与否来区分,所以我们只有皈依三宝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为利有情之众生】

  为了要利益曾做过我无数次父母的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使其得到现世的安乐与究竟的解脱。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小乘法与大乘法等等的区别在于是否发心出离轮回,是否发心利益无量有情。一切都与发心有关,所以皈依完了接下来就是发心度众生。

  【积修无上之资粮】

  因此我们要积极的来积累,修行成佛所必需的无上资粮。

  此处提到的积累资粮有三类——低等、中等、高等(无上)的资粮。此荟供中所需要积累的是无上的资粮。

  以上是皈依和发心,念三遍。

  【自我以誓智无别】

  观想自己在一刹那间,幻化成为誓言尊与智慧尊合二为一的绿度母,自己的身口意就是度母的身口意。

  生起次第有详细的、中等的、急修的。最简单的生起次第——自己一刹那观想为誓言、智慧二尊合一的度母。大家有可能不太懂我们刚才讲的誓言尊和智慧尊是什么意思,修一个本尊分自生仪轨和对生仪轨两种。但不管怎么样,就详详细细的观想绿度母的身体,从头到脚观想得非常详细圆满,身上穿的衣服、佩戴的所有装饰品等等全部观想得一清二楚、非常的详细,这个是我自己观想出来的度母,这个就叫誓言尊。还有一个智慧尊是什么呢?就是誓言尊观想好了,然后誓言尊心间发出光,从观想出来的绿度母的刹土邀请真正的绿度母过来,这个被邀请过来的绿度母叫做智慧尊。我观想出来的誓言尊绿度母和被邀请过来的智慧尊绿度母,这两个绿度母融为一体。

  【净圆成熟之自性】

  清净、圆满、成熟的自性与生俱来,刹那不曾离开。

  自性本来就是清净、圆满、成熟的,但因为我们的无明、业障、习气等负面因素给遮蔽住了。虽说自性被覆盖了,但却并没有被染污到。自性不需要我们修法来把它清净,也不需要我们修法来把它圆满,更不需要我们修法来把它成熟。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与生俱来的,积资净障等等只是帮助自性显现、示现、浮现出来的一些方法而已。

  【显空双运之本性】

  自我观想幻化成的绿度母及其眷属等等,显现上是有的,但实际上这些显现又都是空性的。这个显而无自性,就是这个心的本性。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在显现上我们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也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但从本质上来讲,万事万物都是空性而无实体的。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所有一切,也就是处于这种“显而有,实而无”的状态,这就叫做“显空双运”。

  【刹那显于佛母身】

  就是我们一刹那变成誓言尊和智慧尊融合一体的绿度母身,然后在这个融合的状态中念诵七遍绿度母的心咒:嗡 达热 度达热 度热娑哈。

  【以意多罗之火焰】

  我们观想在绿度母(自己)的心轮上,由意识生出一个绿色的“当”字,这个是绿度母的种子字,这个种子字向外喷出猛烈的火焰。

  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誓言尊和智慧尊,还有一个禅定尊——在誓言尊和智慧尊完全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心间,观想一朵莲花,莲花花蕊上面有一个平放着的月轮坐垫,月轮坐垫上面有一圈咒轮,在咒轮的中央,有一个种子字——绿色的“当”字,这个叫禅定尊。所有的都观想完了,这个种子字是我注意力集中的对境,从有相寂止的角度来说,它是注意力集中的所缘,我们的注意力是能缘,我们在这个所缘上面集中注意力叫禅定,所以它叫禅定尊。这是从能所分别的角度来讲的。这就是三尊:誓言尊、智慧尊、禅定尊。禅定尊喷出非常猛烈的火焰,喷出猛烈的火焰干什么呢?

  【清净供品不净垢】

  烧掉荟供品上的所有染污,使其变为清净的供品甘露。

  这个禅定尊喷出的火焰,把荟供中真实供品和意幻供品里的所有不清净、不干净、受到染污的全部烧毁,所有供品彻底变成清净的妙欲甘露。

  【离漏甘露本性者】

  这些甘露是具足了清净、圆满本性,远离了“漏”这个无常变化的供品。

  离开“有漏”的话,就变成了“无漏”。那什么叫“有漏”呢?“有漏”就是会有变化,会有损耗的一个状态。那“无漏”的甘露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不管怎么用,这个甘露永远永远也不会有损耗,这就叫“离漏甘露”。

  【愿成无竭天空藏】

  希望这些甘露供品遍满虚空,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空宝藏。

  愿这些供品全部变成永远都用不尽的、充满整个宇宙的。也可以说这些甘露多得如虚空一样的宽广。也就是说宇宙的天空全部充满了、用不完的甘露供品。就这样观想。

  【班则儿萨帕日那康】

  这个是“增多如愿加持咒”。通过这个咒语的加持,甘露供品决定会遍满虚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点:一是观想要到位,二是咒语来加持。

  【当 自性心间之光芒】

  “当”是绿度母的种子字。自己的心轮上观想“当”字及“嗡 达热 度达热 度热 娑哈”的咒轮,这个就是禅定尊。禅定尊心间发出光,也可以说是呼唤、祈祷绿度母。

  【本性极大等净中】

  在如虚空一般宽广、清净、平等、圆满、成熟的本性状态中。

  我们的自性、本性本来就是如虚空一般宽广、清净、平等、圆满、成熟的,这就是我们需要理解然后保持的状态。

  【本续具德上师与】

  此绿度母修法的所有历代传承上师,所有其他与自己有缘的具德上师们。

  本续是特指此绿度母修法,具德上师则包括此法的所有传承上师,其他教派与我们有缘的具德上师们也应观想在内。因为所有上师们对我们的解脱都是有帮助的。

  【天界法身般若母】

  尽虚空、遍法界中自然示现的般若佛母。

  无边无际的法界中自然示现的般若母,也叫般若佛母,心经里的咒语,就是般若佛母的心咒。这尊般若佛母也是二十一尊度母中的其中一位,从显宗般若的角度来讲,般若佛母是所有的女性本尊之王。什么叫真正的般若佛母呢?就是说缘起性空的空性叫般若佛母。所有女性空行母成就者都可以说是般若母,或者是般若佛母的化身。

  【至圣廿一度母相】

  非常神圣而美丽、庄严的二十一尊度母。二十一尊显相不同的度母,是应众生不同的根器与需求由绿度母化现的,其实所有度母的本质是一样的。

  【所制顺遂其心意】

  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器、心愿、业力、福报、需求而分别示现不同的形象,来予以利益度化。

  根据所有众生不同的根器,来方便显现二十一尊度母。因为所有的众生根器不同、业力不同、想法不同,福报也不一样,所以佛是根据众生的根器、业力、福报、心愿而显现。众生有何心愿,佛就显现为相应的本尊满足众生的心愿。所有的本尊、所有的佛都是一体的,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佛和本尊呢?因为众生有那么多的需求、也有那么多不同的根器,佛是为满足众生的种种愿望而显现不同的形象的。

  【无尽变换功业等】

  为了利益无量的不同根器众生,诸佛菩萨也无有疲厌的,没有一个尽头的不断幻化出不同的身相。

  这样不同的化身,显相也不同。他们度化众生的行为也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来度化一切众生。因为众生有这么多的需求,所以诸佛菩萨就有这么多的化现。

  【另有佛陀菩提与】

  另外还有三世诸佛及菩萨、阿罗汉等等圣众。

  还有诸佛及其弟子这样不同的显现,我们也是这样邀请到绿度母的清净刹土。

  【护法圣智观音众】

  证悟空性的、具智慧眼的出世间护法众。

  护法分世间护法和出世间护法两种。此处所邀请的是出世间的智慧护法,是智慧显现的,有智慧的眼睛。汉地用道教的词来形容称“天眼”,佛教中不叫天眼,叫智慧之眼。有智慧之眼的所有的护法众。

  【行此以宾客而居】

  我虔诚地邀请以上各位圣尊及其眷属来我这里做客,接受我的大供养。

  我为了天下无边众生的解脱而积极的努力积资净障,所以我要恭敬地邀请三宝三根本圣众们来到此绿度母的清净刹土接受大供养。

  【极乐普贤此荟供】

  此荟供的供品与以修供养成佛的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无二无别。

  极乐和大乐是一个意思,此处大乐中的大,不是指没有超越概念的凡夫见解中的大小。大乐,是指已经完全超越概念、证悟空性、永恒不变的快乐。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的概念中,快乐有大小,但再怎么大,也是会有结束和开始,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极乐所指的快乐,是永远都不会有结束和开始,是永恒不变的。佛菩萨的快乐没有因缘而成,而是超越一切概念永恒的快乐。不会像我们凡夫的概念一样,如果发财了心里就会感到快乐,亏钱了就感到悲伤。达摩大师的《血脉论》里面说:自性真实,非因非果。超越概念的快乐不是因也不是果,如果有因有果的话就是无常的、有变化的。这个永恒不变的快乐,完全不是因也不是果而成的。为什么叫普贤此荟供呢?普贤菩萨是怎么成佛的?普贤菩萨是修供养而成佛的。他供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他有没有那么多的钱或那么多的供品来进行供养呢?他没有。他主要修的是意幻供养而成佛的,即观想各种各样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最美好殊胜的供品,供养十方三世诸佛。我们也可以像普贤菩萨一样,进行意幻供养。实际供养多少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修意幻供养。

  【敬献本续众上师】

  首先,虔诚恭敬地供养绿度母修法传承的历代传承上师。

  这个荟供供养的对境是谁呢?非常恭敬虔诚地,献供于绿度母的经或续及传授这个传承的所有传承上师们。

  【无漏甘露使心欢】

  我以永无损耗的妙欲甘露来供养,使各位圣尊心生无量的欢喜。

  “无漏”与“离漏”同义词,即永远永远用不尽、用不完的意思。用咒语加持后变为甘露。整句意思为,用永远都用不尽、用不完的清净甘露,来供养传承上师们,传承上师都非常的欢喜。此处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否则会容易产生误会。什么样的误会呢?就是我们供养佛菩萨后他们会这么的高兴,那反之,如果我不供养的话,他们是否也会不高兴呢?会不会呢?完全不会。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佛菩萨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已经全部彻彻底底的消除与清净了,怎么会有高兴与不高兴的分别念呢?但我们凡夫从自己追求的角度来说,佛菩萨高兴我也会高兴,佛菩萨不高兴我也会不高兴。我们是没有超越概念,但佛菩萨是超越概念的。我们从没有超越概念的角度来说,观想佛菩萨非常高兴和欢喜,这样想的话我们自己心里会很舒服,这是我们凡夫自己的分别念。而佛菩萨的欢喜与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愿速赐大悲加持】

  请速急赐予我慈悲加持,使我能所求愿满。

  他们的发愿、慈悲心和加持,是永远永远都会恩赐于我们的。

  【极乐普贤此荟供】

  以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来做此荟供。

  此荟供的供品与以修供养成佛的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无二无别。

  【敬献至圣度母众】

  虔诚、恭敬的以此来供养所有的度母圣众。

  很敬仰、恭敬的献供的对境是完全超越概念、证悟空性的所有的度母、女性本尊们。

  【无漏甘露使心欢】

  我以永无损耗的妙欲甘露来供养,使各位圣尊心生无量的欢喜。

  【今赐胜共之悉地】

  现赐予我等殊胜不共的功德、悉地、加持。

  供养分共同的供养和不共的供养。我们永远用不尽的供养,就是不共的供养;用得尽的供养,就是共同的供养。加持也分共同与不共的加持。今天我供养的是不共的供养,我所得到的功徳与加持、悉地也决定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极乐普贤此荟供】

  以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来做此荟供。

  此荟供的供品与以修供养成佛的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无二无别。

  【敬献佛陀菩提等】

  虔诚恭敬地供养诸佛及其弟子,菩萨、阿罗汉等等。

  我们献供的对境是佛和菩萨、阿罗汉等等。供养的对境有所不同,前面是传承上师们、度母们,这里是佛和菩萨们,里面虽没有提到阿罗汉,但我们还是要把阿罗汉加在里面,后面是所有的智慧护法们。

  【无漏甘露使心欢】

  我以永无损耗的妙欲甘露来供养,使各位圣尊心生无量的欢喜。

  【衰颓业障尽消除】

  我无始劫以来身口意所造作的所有破损戒律、毁坏誓言、业障、罪业等等一切,全都消除,并得以清净。

  佛陀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是他所赞叹的对象,第一种是戒律清净无瑕,也即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种是虽然犯戒,却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及时忏悔、勇于忏悔,并想方设法进行恢复的人。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我从未犯过别解脱戒,菩萨戒却会偶有所犯,而犯密乘戒的次数却很多。阿底峡尊者本身是佛的化身,不可能犯密乘戒,他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三戒的层次,令后人在受持密乘戒之前,慎重地进行考虑,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守持密乘戒体,才可以受戒。密乘戒相对来讲更容易触犯,犯戒后要及时认真忏悔、清净。

  违犯密乘戒,最主要的是来自于我们得到了很多灌顶,得到了很多极密的传承和修法,在这其中我们违犯了三昧耶戒。

  【极乐普贤此荟供】

  以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来做此荟供。

  此荟供的供品与以修供养成佛的普贤菩萨的意幻供养云海,无二无别。

  【敬献护法观音等】

  恭敬地献供于所有的出世间智慧护法。观音等是什么意思呢?是以智慧的眼睛来关注的意思。

  护法分世间护法和出世间护法两种。这里所恭敬献供的对境是出世间的智慧护法。

  【无漏甘露使心欢】

  我以永无损耗的妙欲甘露来供养,使各位圣尊心生无量的欢喜。

  【三密障碍尽消除】

  往昔违犯三昧耶戒所产生的所有罪业、障碍,全都消除无余。

  三密,是指三昧耶戒。我们得到一个灌顶,有外、内、密的十四根本戒。不管是违犯根本戒还是支分戒,只要是违犯三昧耶戒的障碍,都全部消除。

  【如是供养之威力】

  以我如此殊胜圆满的供养所得到的威德力。

  我们用这样永远都用不尽的、不共的甘露,恭敬的献供后,我们自身的威德力会越来越提高。我们前几天也讲过,比如我们念了很多咒,虽然念的咒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本身的威德力会越来越提高加强。不是说“观想一个本尊、修一个本尊,以前长得不好看的,现在却变得好看了,就像现在整容一样”,或者说“以前我没有钱,现在变得有钱了”,不是这个角度来说的。但别人看的话,心里会觉得很顺眼,很舒服,很欢喜。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自己本身的威德力提高的缘故。有些人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但见到对方会感到很欢喜,并且对方所说的话自己很感兴趣、很愿意听。但有些人讲的话却很不愿意听,原因在于他的威德力不够。

  【福田施主皆欢喜】

  接受我供养的三宝三根本圣众,所有献供的施主、功德主全都无比的欢喜。

  这里的欢喜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说的。为什么我们要邀请这么多的本尊、佛菩萨、护法等等?因为天下无边的众生,和我们一样都是需要增加福报的。如种庄稼,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种庄稼,更不会有圆满的收成。如果没有三宝、三根本作为我们种福田的对境,那我们种福报的田就没有了。佛菩萨没有欢喜与不欢喜的分别念,但如果我们充满欢喜的去观想供养三宝、三根本,这样不仅可以积累无边无际的福报资粮,而且自己的心也会非常的舒服与欢喜。

  大译师伊瓦措是莲花生大师的弟子,也是印度那烂陀寺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师、大班智达、大学者,他来到拉萨弘扬佛法。他在弘扬佛法方面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降伏能力的角度来说,修证降伏不了鬼神会对他造成种种降碍,此时他会邀请莲花生大师,依靠莲师的威德力降伏一切鬼神障碍。伊瓦措的心子贝若扎那,是藏族人,是对藏文、印度梵文通达无碍的一位大译师,在《莲花生大士全传》里莲师亲口说,贝若扎那和我是一模一样。他也是种种的因缘障碍,来到安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阿坝州。他在马尔康的一个山洞里修行了很久,后来就开始为信众灌顶。灌顶时,来了当地许许多多的藏民、羌族,对他恭敬供养,人山人海。贝若扎那也收了大家的供养。

  贝若扎那修行的山洞下面有一眼龙泉,在参加灌顶的众生中有一位就是龙泉中的龙王。虽说龙王的福报比我们要大,财富比天人还要多,但这只是单纯的指经济方面的福报,在别的方面福报肯定比我们差。为什么会比我们差呢?龙王毕竟是旁生道的,属于三恶道,而我们属于三善道。从解脱方面的大福报的角度来说,它没有我们的福报大;从暂时的我们所用的钱财来说,它比我们福报大。此时龙王就误会了,龙王认为这位大德无论是修证还是威德力,都是这么的了不起,为什么他还需要这么多的供养?还如此欢喜?!龙王想,如果我对他进行大供养的话,他应该会更欢喜。于是等其他参加灌顶的众生全都离开后,龙王就示现在贝若扎那的面前,祈请到:“我想邀请您到我们龙宫给大家灌顶。”然后贝若扎那说:“没有这个因缘,我去不了。”龙王说:“你不是要供养吗?我们龙族如果要供养你的话,就不是像今天供养这么少,而是供养你这一辈子用也用不完的财物。你还是去吧!你为了这么小的供养,都给他们灌顶了,我们龙族的供养更大,比这多得多,你更应该去。”贝若扎那说:“对,我是收了供养,但你误会了。我作为一个舍世者——放下一切的修行者,我还需要供养吗?不需要。我也不下山,我这些供养都没有地方放,我就扔了。”大译师把龙王带到一个悬崖边,把刚刚收的供品全部扔到这个悬崖下面。龙王说:“您把供品全部扔掉,不是浪费吗?”大译师说:“浪不浪费是我的事情,他们供不供养是他们的事情,我收不收供养也是我的事情。他们需要积累报福而来供养我,那我就收,给他们一个积累福报资粮的机会。但是我用不上,我就把供品扔了。”所以,佛菩萨是不需要供养的,之所以会收供养,完全是为了给我们一个积累资粮的机会和福田。我们的福田就是三宝、三根本,供养他们后,施主非常的欢喜愉悦。

  【获得悉地除业障】

  我们得到三宝三根本圣众的慈悲加持,获得殊胜不共的悉地,所有的一切罪业障碍,全都彻底的被消除清净。

  我们获得佛菩萨们的加持、悉地,彻底的清净、消除了我们违犯的三昧耶戒,包括根本戒和支分戒的所有业障和无始以来由身语意所造作的所有罪业。

  【除障福满神奇哉】

  障碍消除了,福报圆满了,这是多么的令人称奇高兴啊!

  我们彻底的清除和消除了所有障碍,福德也圆满了,特别欢喜、特别高兴。神奇哉与善哉善哉同义,意思是,特别欢喜,特别高兴。

  【美哉神奇之供品】

  这些供养三宝三根本圣众的美妙神奇供品。

  非常美丽的、神奇的、不共的供养品,供养三宝、三根本。我们也得到不共的加持与悉地。

  【妙欲欢乐俱上增】

  清净的欲望,永恒的欢乐,全都增上满足。

  妙欲,欲是欲望的欲。是不是指我们的欲望增加了呢?什么叫妙?就是清净的意思。比如说我们得到的财产、钱财,分干净的和不干净两种。如理如法得到的钱财,相对来说是干净的;不是如理如法而是违法得到的钱财,是不干净的。欲望,也分清净与不清净两种。而此处妙欲,是指清净的欲望。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所有清净的欲望和永远用不尽的、永恒的欢乐,全部都予以满足与增上。

  【离漏甘露佳精华】

  永无损耗的清净甘露精华。

  永远用不尽的、清净的甘露,就像无比殊胜的精华一样。

  【为悦瑜祗享此供】

  为了使三宝三根本圣众愉悦欢喜,所以请享受此无漏供养。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者,不光为了自己愉悦,也是为了所有修行者的对境——三宝三根本愉悦快乐,而做此不共的大供养。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如果参加供荟的人数较多,需要一些时间来分发供品时,我们可以一边念绿度母心咒(嗡 达热度达热度热娑哈),一边发放供品。直到供品发完可以享用供品时,然后接着念下一句:阿啦啦吙,并开始享用供品。

  【阿啦啦吙】

  非常欢喜雀跃。

  (念完这句开始享用供品)非常非常的欢喜,善哉善哉的意思。有吃的、有喝的,所以非常高兴!(师笑)我们自己享用了美妙的供品后,非常的欢喜。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正处于痛苦、困难之中的众生,我们就把自己吃过的食物剩下的一点留给它们,不需要很多。由于我们凡夫贪得无厌的欲望和习气,认为应该给多点会对它们更好,其实不然。因为它们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它们只能享用我们吃剩的一点点的食物。

  【嗡啊吽】

  以诵持三遍“嗡阿吽”来加持余供,专供鬼神。

  每人留一点吃剩的食物,用一个器皿收集好。我们通过观想和用咒语“嗡阿吽”来加持食物,使之变得比须弥山还高大、比海还深广,无边无际。让鬼神众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就算是一粒米,也可以通过以上这样观想与加持,使众生受益。然后拿到阳台或外面放一会儿。待回向结束后,再把余供洒在草丛、河里、海里等。

  【顷刻迎请诸鬼神】

  欢迎所有的鬼神在顷刻间来到这里。

  我们为什么一刹那邀请所有的鬼神?是为了请客而邀请。

  【归属护法鬼神者】

  隶属于三宝三根本圣众的所有具戒世间鬼神护法。

  并不是所有的鬼神都是护法。什么叫归属护法?佛菩萨们示现神通法力降伏鬼神后,对鬼神制定了规定,进行了约束,即要求鬼神护持佛法,不要伤害众生。这些归属护法是世间护法,不是出世间的智慧护法。它们跟我们凡夫一样,有高兴与不高兴的分别心。为什么呢?有智慧之眼的出世间护法能看到真相,而没有智慧之眼的世间护法看不到真相,所以就会有高兴与不高兴的分别心。此处邀请的是没有违犯戒律、誓言的世间鬼神。

  【享用残余之供品】

  请享用荟供剩余的供品甘露。

  鬼神们尽情地享用被加持过后的、永远用不尽的残余供品。

  【各自欲望得满足】

  应邀而来的鬼神的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它们特别的高兴!它们得到满足后,会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积聚修行的顺缘,扫除违缘障碍,护持正法。

  【我等一切诸行者】

  我和一切的修行者们

  【施于如法修行缘】

  请帮我等创造如理如法的修行因缘。

  请它们把如理如法修行的因缘赐给我们。

  【回遮各方诸异品】

  为我等回遮所有影响修行的各种障碍。

  回遮我们所有修行道路上的障碍、违缘。

  【愿做忠实之助伴】

  希望你们做我修行道上的忠实伙伴,永远不要离开我。

  你们要永远很忠诚地帮助修行者们,像伙伴一样不要远离我们。

  回向:

  【修积大密福德者】

  积极修行,急速积累极密福德的人。

  精进修行,努力积累,具备修行“圆满金刚乘”福德的人。

  【酬补瑜伽誓言衰】

  修行人三昧耶戒有衰损破坏的,请及时地修补。

  修行者所犯的三昧耶戒及无始以来身语意所造的所有罪业,彻底消除。

  【彻悟次第得双运】

  能够彻底了悟生圆二次第,圆满证得能所合一的果位。

  意思是生圆次第、能所合一的果位都能够得到。对我们密续(金刚乘)来说,有生圆次第(即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应该圆满。

  【愿成利众自在者】

  愿我成为能够自由自在去利益所有一切众生的成就者。

  发愿我能自由自在地帮助天下无边的众生得到利益。

  这个仪轨是玛德仁波切所造,录自《觉囊课诵集》。

  玛德仁波切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是麦彭仁波切的转世,壤塘藏哇寺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为何说了不起呢?体现在记忆力超群,永远都不会忘记。无论怎样长短的佛经,如《般若八千颂》一本,《般若二万五千颂》五本,《般若十万颂》十二本,只要念三遍就能记住,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记住,并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有个师兄,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活佛,他以前觉得外面关于仁波切的传言是在说大话。后来他去拜见仁波切求法,仁波切住的地方很普通简朴,仁波切说:“我准备给你传法了。”接着从头到尾念下去,不需要法本。还有另外一个人求什么法,仁波切问道:“经书带来了吗?”那人答:“经书带来了”。仁波切说:“我不要,你自己看吧!”于是又从头到尾念下去了。不是大话,玛德仁波切说:“《大藏经》记住也不难啊!”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记住大藏经,对他来说确实也不难呀!藏文版的《大藏经》有一百本,对他来说从头到尾念三遍,一点也不难。比如说我们藏地非常了不起的、念诵速度非常快的人,一天可以念两本。我自己也是很一般,但是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般若八千颂》(一本),经常唱诵。早上吃完早餐,然后就轻轻松松地念诵,中午吃午餐睡午觉,下午再念,没有天黑之前一本书从头到尾也可以念完。但是玛吉拉准佛母更快!《般若十万颂》十二本,可以一天时间从头到尾轻轻松松地念一遍。什么叫做轻轻松松呢?她一边念,一边思维。因此,玛德仁波切念三遍大藏经也不难啊!念三遍就能全部记在脑海里,对他来说是不难的。但对于我们来说,记一本都很难很难。

  玛德仁波切的本尊是绿度母,他写了此荟供仪轨,由另一位堪布翻译成中文。这个仪轨由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成就者所写,传承是非常的殊胜圆满!我的上师扎喇嘛和玛德仁波切是金刚师兄弟。仁波切四十多岁就圆寂了。他圆寂的时候,他的一个弟子正在给他讲香巴拉的故事,突然他说:“不对呀,我要圆寂了,赶紧通知我的弟子们来。”“怎么会这么突然?”弟子问。“我忘了!我马上要去香巴拉当国王了。”仁波切说道。那个人现在还在,仁波切的师兄及弟子们特别的责怪这个人,说:“如果你没有讲这个故事,仁波切就不会圆寂,他是那么了不起的学者,还需要你来讲吗?你来给他讲故事,相当于你给观世音菩萨念六字真言的传承一样。如果你不讲,仁波切就有可能会不圆寂。”

  我们赛格寺有个沃热仁波切,他的一个弟子根江仁波切去跟他求法。当沃热仁波切念到观空咒时,手指弹了一下,根江仁波切就开悟了。当时沃热仁波切已经一百多岁了,他的一个弟子邀请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画家,去拜见上师,他偷偷地跟画家说:你给我画一幅与上师一模一样的唐卡。画完后,他特别高兴!他一边看唐卡,一边看上师,真的是一模一样!然后他对上师说,“上师,给我开光一下吧!”上师一看,说:“这是谁呀?”“这就是您的法相呀?”“啊,我有这么老吗?”“对呀!一模一样的。”“好,我给你开光。”于是上师吐了一口痰在唐卡上面,“你拿走吧。你现在通知弟子们,我就要圆寂了。太老了,我忘记圆寂了。”(师笑)然后就通知大家开示完,然后圆寂了。我们大家会不会也忘记圆寂呢?这些大成就者们就是这样生死自由,想走就走,不想走就不走。

  我的根本上师卡尔活佛,在寺庙里衣服全部已经脱完了,袈裟也披在身上了,准备圆寂的时候我们都到了。他的一个弟子(尼多尼玛)还没到,也是我的一位师兄,非常的了不起。他为什么没到呢?因为他住在山洞里,离寺庙特别的远。他的天文历算是很厉害的。一会儿尼多尼玛到了,他没有哭闹,只是很平静地问上师:“您为什么要选择今天圆寂呢?”上师说:“为什么这么问?”他说:“今天对您来说没有什么不好,但我们是您的弟子,也可以说是您的子孙后代,从天文历算来看的话,对我们修行者来说,今天是不怎么好的一个日子呀!”上师说:“哦,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不是才刚到就告诉您了吗?”“对对对,好,那就改天吧!”我们大家听到后,都特别的高兴!于是上师就穿上了衣服,我们大家准备走了,该做饭的就做饭,做好饭后,就开始吃饭。至于上师会改到哪一天圆寂,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等吃完饭后,上师就宣布:“那就改到明天圆寂吧!”大家心里又开始失落了。

  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可以来去自由。我们临终的时候,特别后悔这个没做,那个也没做,什么修行都没有。如果不想以后后悔,那就从现在开始,一定要重视闻思修,该证悟的证悟,该修行的修行!现在很多人都想往生极乐世界,但往生极乐世界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往生,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请牢牢记住需要满足的条件。第一,要观想。要知道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规模是什么样的?阿弥陀佛的坛城(住的宫殿)是什么样的?阿弥陀佛长的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要记住,便于观想。经常回忆,经常想的话,就印象深刻。第二个条件,是发心。我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而修。第三个条件,是积累福报。缺少福报是去不了极乐世界的。比如我们明天要出差,如果没有路费但必须要去,心里会很痛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去极乐世界,但如果缺乏福报资粮的话,我们同样也去不了,心里很痛苦呀。所以,我们必须要积累圆满的福报资粮。第四个条件,是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众生和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这四个条件,可以说是模仿,也可以说是观想极乐世界,然后发心往生极乐世界,积累一切资粮往生极乐世界,最后回向一切众生及自己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圆满的话,就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多念阿弥陀佛,虔诚地祈祷阿弥陀佛,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愿大家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极乐世界是很好。我自己可以说是没有这个福报吧,我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发愿,哪里的众生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包括堕落地狱。也许是自己固执吧!在赛格寺当总法台的时候,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藏医专家,是一位僧人,真的很了不起。他上午给大家看病,下午不管怎么样都不见人,只是修行。虽然身份上只是一位普通僧人,但终身闭关。寺庙里如果有高僧大德生病的话,他会出诊,除了这以外,他不出门,活了一百一十岁。他做了一粒很大的药丸,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供养给我的上师,也是他自己的根本上师卡尔活佛,说有延长寿命的作用。他也供养了我一粒,告诉我一定要戴,我说非常感谢你,并十分欢喜的接过来了。但我一天也没有戴过。我不是不相信,我非常相信这位藏医,但我从不追求自己要长寿要健康什么的,就是众生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众生需要我死,我就死,众生需要我活,我就活。就这样的心愿。如果我戴这个的话,就有可能违背我的心愿,所以我就没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

如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在线留言,
或邮箱与我们联系:zhgwz@qq.com​

Copyright © 2020 智慧光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29381号-1